烟雨行踪雀舫,江湖心事鸥矶。
渔父一竿钓艇,牧童三尺蓑衣。
烟雨行踪雀舫,江湖心事鸥矶。
渔父一竿钓艇,牧童三尺蓑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田园画卷。首句“烟雨行踪雀舫”,以烟雨蒙蒙的景象为背景,巧妙地将“雀舫”融入其中,仿佛在细雨中飘荡的小舟,给人一种轻盈、悠然的感受。接着,“江湖心事鸥矶”一句,通过“鸥矶”这一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江湖情怀与复杂情感,鸥鸟在矶石上悠闲自得,映射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渔父一竿钓艇”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的主题,渔父独自一人,手持一竿,在小艇上垂钓,画面静谧而充满禅意,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牧童三尺蓑衣”则以牧童的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三尺蓑衣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衣物,更象征着自然、淳朴的生活状态,与前文的渔父形成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宁静的乡村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寄托的深刻思考。
痴云驾日日为黄,白光半夜漏东方。
广寒兔老玉发蜕,一箭刚风落人世。
锦宫肉屏香汗溶,酒如春江饮如虹。
彩鸾帘额不受卷,酒面洗作梨花风。
阶前狮子积不坏,十日琼田换尘界。
金钲取挂扶桑晓,照见琼田出寒莩。
这个○儿,自历劫以来无象。况端端正正,亭亭当当。
细入微尘无影迹,大周天界难安放。
更通天彻地任纵横,无遮障。没根宗,没形状。
烁烁明,团团亮。只这个便是,本来模样。
放出直超无色界,收来隐在光明藏。
待顶门、裂破现圆通,金色相。
静室修心,云山养道,几个遇人传诀。
钻攒八卦,鼎备三才,修建道家基业。
阴与阳并,斡转枢机,旋走虎龙蟠结。
这天机逆顺,学流不晓,岂能分别。
希夷理、瑞气腾腾,祥云霭霭,紫雾罩笼金阙。
千神咸备,万化全成,方应大丹熟也。
琪树瑶花,遍满虚无真景,翠红相列。
观心澄晓月,清风满目,洞天清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