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为雨备,今晨天乃风。
障风谨自保,通夕雪迷空。
备一常失计,尽备力不供。
因之置不为,拱手受祸凶。
当为不可壤,任彼万变攻。
筑室如金石,何劳计春冬。
此道简且安,古来家国同。
昨日为雨备,今晨天乃风。
障风谨自保,通夕雪迷空。
备一常失计,尽备力不供。
因之置不为,拱手受祸凶。
当为不可壤,任彼万变攻。
筑室如金石,何劳计春冬。
此道简且安,古来家国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于自然变化的顺应与准备,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坚守和平静。诗人通过对昨日雨天、今日风天的观察,表达了对未来的预备之意。"障风谨自保"一句,显示出诗人面对外界变幻时的警觉与自我保护。而"通夕雪迷空"则是对自然界突变的一种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于未知变化的感受。
接着,"备一常失计"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于准备不足的反思和自责。然而,这种自我批评很快被"因之置不为"所取代,表明诗人选择了顺其自然,不再过度焦虑于未来的不可预测。
最终,"当为不可壤,任彼万变攻"一句,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这种心态在接下来的"筑室如金石,何劳计春冬"中得到了具体展现,即通过内心的坚固与平和来对抗外界的变化,无需过多担忧世事。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为常见,它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于外界变迁的独立性。这首诗通过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种简约而安稳的生活态度。
回合烟光叠翠屏,东南山水此为灵。
莺花春学蓬瀛境,楼阁夜干牛斗星。
古桧森罗烧药灶,彩云飘洒聚仙亭。
辽天俯近归期鹤,澥谷旁连骇巨溟。
紫陌红尘无一点,绿毛仙骨有千龄。
当时听法谈玄者,环佩锵锵拱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