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雨旸时,纳稼较常早。
遗柄及滞穗,堆场颇觉好。
然此近畿况,未足慰襟抱。
幸近而忽远,讵合为君道。
豫齐及畿南,夏霖叹行潦。
禾头复生耳,安可冀万宝。
赉金葺室庐,涸地安障堡。
庶几可播麦,明岁夏熟保。
又闻关外旱,为之虔雩祷。
虽即沛甘膏,难期四釜饱。
逢歉视伤多,遇丰为惠小。
调剂怀万方,少喜饶烦恼。
今岁雨旸时,纳稼较常早。
遗柄及滞穗,堆场颇觉好。
然此近畿况,未足慰襟抱。
幸近而忽远,讵合为君道。
豫齐及畿南,夏霖叹行潦。
禾头复生耳,安可冀万宝。
赉金葺室庐,涸地安障堡。
庶几可播麦,明岁夏熟保。
又闻关外旱,为之虔雩祷。
虽即沛甘膏,难期四釜饱。
逢歉视伤多,遇丰为惠小。
调剂怀万方,少喜饶烦恼。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纳稼》。诗中描绘了雨水适时,农事得以顺利进行的景象。诗人注意到近畿地区的丰收情况,虽然欣喜,但同时也意识到这不足以宽慰人心。他担忧更广阔的地区可能遭遇歉收,因此对关外干旱的情况表达了深切的关注,并祈求上天降下甘霖。
诗中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通过对比丰年与歉收的不同影响,诗人表达了希望社会能够平衡应对自然灾害,确保粮食安全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作为统治者对国家民生的深切忧虑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