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幽姿写不成,一溪风雪晚来清。
北山弱蔓难为影,南国繁香愧得名。
无力倚空春意倦,有怀乘月缟衣轻。
探奇总作凌霜韵,别岛深云惜此情。
濯濯幽姿写不成,一溪风雪晚来清。
北山弱蔓难为影,南国繁香愧得名。
无力倚空春意倦,有怀乘月缟衣轻。
探奇总作凌霜韵,别岛深云惜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在风雪中的独特姿态与气质。诗人以“濯濯幽姿”开篇,赞美水仙花虽在严寒中仍保持其清雅脱俗的姿态,不随波逐流,独立于世。接着,“一溪风雪晚来清”一句,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也暗示了水仙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绽放的坚韧与美丽。
“北山弱蔓难为影,南国繁香愧得名。”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水仙花置于南北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强调其在北方虽弱小却能独立成影,在南方虽香气浓郁却因环境不同而略显遗憾,进一步突出了水仙花的独特与珍贵。
“无力倚空春意倦,有怀乘月缟衣轻。”这里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水仙花以情感,表达其在春意渐浓时的疲惫与对月夜轻盈之美的向往,展现了水仙花既坚韧又柔美的性格特征。
最后,“探奇总作凌霜韵,别岛深云惜此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探索未知、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水仙花独特魅力的深深眷恋与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花在特定环境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坚韧,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量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朔风班马鸣,边草萋以绿。
战士戍龙庭,秋高肥苜蓿。
不见汉家营,但见秦时月。
古驿零杨柳,我室已蟋蟀。
代马与越鸟,苦思故林宿。
玉门有飞雁,尽唱征人曲。
征人远未归,霜雪寒无衣。
君思古离别,岁暮定何依。
我生井蛙拘一经,抵掌喜听谭洞庭。
苍梧帝子不可遇,何年看遍君山青。
岳阳楼上溯张李,妙句惊人一篇耳。
沈吟更读《离骚》经,千古流传傥如此。
我闻斑竹犹昔时,湖光皱绿澄玻璃。
八百里中淼浸月,月影倒空楼阁奇。
长堤偃虹天低处,大江东过武昌去。
曹公洲前常朗吟,铜鼓雷文为谁铸。
木叶飘下秋波心,船樯鸦尾衔烟岑。
鱼龙夜静布帆落,鸿雁霜寒湘水深。
人生百年祇过客,越浦吴山尽陈迹。
借问荆关堪卧游,生绡许拂三百尺。
九疑峰峻那须论,云梦迷离当气吞。
眼中历历谁落笔,更吹铁笛开芳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