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仙花二首·其二》
《水仙花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濯濯幽姿写不成,一溪风雪晚来清。

北山弱蔓难为影,南国繁香愧得名。

无力倚空春意倦,有怀乘月缟衣轻。

探奇总作凌霜韵,别岛深云惜此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在风雪中的独特姿态与气质。诗人以“濯濯幽姿”开篇,赞美水仙花虽在严寒中仍保持其清雅脱俗的姿态,不随波逐流,独立于世。接着,“一溪风雪晚来清”一句,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也暗示了水仙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绽放的坚韧与美丽。

“北山弱蔓难为影,南国繁香愧得名。”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水仙花置于南北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强调其在北方虽弱小却能独立成影,在南方虽香气浓郁却因环境不同而略显遗憾,进一步突出了水仙花的独特与珍贵。

“无力倚空春意倦,有怀乘月缟衣轻。”这里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水仙花以情感,表达其在春意渐浓时的疲惫与对月夜轻盈之美的向往,展现了水仙花既坚韧又柔美的性格特征。

最后,“探奇总作凌霜韵,别岛深云惜此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探索未知、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水仙花独特魅力的深深眷恋与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花在特定环境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坚韧,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量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杂诗·其二

朔风班马鸣,边草萋以绿。

战士戍龙庭,秋高肥苜蓿。

不见汉家营,但见秦时月。

古驿零杨柳,我室已蟋蟀。

代马与越鸟,苦思故林宿。

玉门有飞雁,尽唱征人曲。

征人远未归,霜雪寒无衣。

君思古离别,岁暮定何依。

(0)

漫兴·其二

猰貐狂难制,吹唇沸地来。

烽连贾傅宅,矢集定王台。

尚遣游魂骋,徒闻爨骨哀。

六旬围不解,谁抉阵云开。

(0)

赵河感旧诗

飞絮萍花感不禁,东风影里认浮沈。

异乡岁月愁中鬓,末路功名醉后心。

城郭千年仙鹤杳,阴符一卷草堂深。

天涯随意留鸿爪,多少泥痕没处寻。

(0)

月夜池上独酌

小船漾漾受风微,疏竹泠泠坠露稀。

人影倒池鱼骇逝,月光穿树鸟翾飞。

异乡秋老频中酒,永夜寒深数换衣。

已忍伶俜强高兴,年来祇道不思归。

(0)

绩溪北乡石鹤山刘宋安成太守陈猛墓

林莽苍茫石鹤幽,土花遥忆六朝秋。

贻谋幸值梁承圣,世系追书汉太丘。

想像生金寻墓碣,几曾刻玉护松楸。

万安陵寝经行处,一例荒凉牧竖游。

(0)

客有谈洞庭之胜者赋此奉简

我生井蛙拘一经,抵掌喜听谭洞庭。

苍梧帝子不可遇,何年看遍君山青。

岳阳楼上溯张李,妙句惊人一篇耳。

沈吟更读《离骚》经,千古流传傥如此。

我闻斑竹犹昔时,湖光皱绿澄玻璃。

八百里中淼浸月,月影倒空楼阁奇。

长堤偃虹天低处,大江东过武昌去。

曹公洲前常朗吟,铜鼓雷文为谁铸。

木叶飘下秋波心,船樯鸦尾衔烟岑。

鱼龙夜静布帆落,鸿雁霜寒湘水深。

人生百年祇过客,越浦吴山尽陈迹。

借问荆关堪卧游,生绡许拂三百尺。

九疑峰峻那须论,云梦迷离当气吞。

眼中历历谁落笔,更吹铁笛开芳樽。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