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倦倚,正海棠半坼,不耐春寒。
殢雨弄晴,飞梭庭院绣帘闲。梅妆欲试芳情懒。
翠颦愁入眉弯。雾蝉香冷,霞绡泪揾,恨袭湘兰。
悄悄池台步晚。任红薰杏靥,碧沁苔痕。
燕子未来,东风无语又黄昏。琴心不度春云远。
断肠难托啼鹃。夜深犹倚,垂杨二十四阑。
秋千倦倚,正海棠半坼,不耐春寒。
殢雨弄晴,飞梭庭院绣帘闲。梅妆欲试芳情懒。
翠颦愁入眉弯。雾蝉香冷,霞绡泪揾,恨袭湘兰。
悄悄池台步晚。任红薰杏靥,碧沁苔痕。
燕子未来,东风无语又黄昏。琴心不度春云远。
断肠难托啼鹃。夜深犹倚,垂杨二十四阑。
这首宋词《绛都春·旧上声韵,今改平声》是陈允平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千独倚、春意阑珊的画面。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海棠花开半放时的慵懒与愁绪。
"秋千倦倚",以秋千为引,暗示了主人公的闲适与无聊,"海棠半坼,不耐春寒"则点出季节转换,春寒料峭,海棠花尚未完全盛开,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殢雨弄晴",写雨后天晴,如同女子的心情,时而阴郁时而开朗,"飞梭庭院绣帘闲"则描绘了庭院的宁静和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梅妆欲试芳情懒",以梅花比喻女子的淡雅,但因心情慵懒而未能尽展其美。"翠颦愁入眉弯"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愁容,眉宇间的忧郁如画。"雾蝉香冷,霞绡泪揾,恨袭湘兰",运用象征手法,雾气中的蝉声和冷香,以及擦拭眼泪的霞色轻纱,都烘托出主人公深深的哀怨和对湘兰(一种花卉)的思念。
下片转而描绘室外景色,"悄悄池台步晚",黄昏时分,主人公独自在池台漫步,"红薰杏靥,碧沁苔痕",以杏花和青苔的色彩对比,渲染出凄美的氛围。"燕子未来,东风无语又黄昏",借景抒情,表达孤独和期待。
最后,"琴心不度春云远",琴声无法传递远方的心意,"断肠难托啼鹃",内心的痛苦难以寄托,只能听凭杜鹃鸟的啼叫。"夜深犹倚,垂杨二十四阑",夜晚深沉,主人公仍倚靠在垂杨下的栏杆,孤独无依。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一个女子在春日里的寂寞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