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
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
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
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
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
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
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
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六)》描绘了诗人身处燕台,感叹时光流转,才华未能及时施展的感慨。首联“旅食燕台几变秋”以个人的漂泊生涯起笔,暗示了诗人异地为官,历经多个秋季的艰辛。"才名应愧后时流"则表达了对自己才情未能赶上时代潮流的自谦与无奈。
颔联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抒发情感,“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秋天的雁南飞和急促的捣衣声,以及落叶的密集,都引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寒砧急”和“木叶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颈联“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借典故表达忧虑,用“沧海烽烟”象征战乱,暗示国家动荡不安,而“杜陵花竹”则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深忧虑,即使身处长安,忧愁仍未消减。
尾联“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直抒胸臆,诗人身处长安,却感觉如在云端之外,远离现实,他不愿仅仅因为相思之情而频繁登楼眺望,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疏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展现了诗人对个人际遇和国家命运的双重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朝鲜有国营州外,箕子封来经几代。
就中平壤是雄都,昔时形胜今犹在。
冈峦迂郁田野平,楼台雉堞空中横。
秦初远作辽东徼,汉末新传王俭城。
何年并入扶馀裔,复见丸都迁此地。
沃沮濊貊纷来归,渺渺东西六千里。
隋兵三举空扰攘,可堪秘记符唐皇。
全山得捷薛仁贵,浿水成功苏定方。
振衰继绝不旋踵,五代之馀遭有宋。
玄菟乐浪息纷争,使介联翩奉朝贡。
松岳迁都久已成,长安旧治名西京。
鲁阳城古人悲昔,马邑峰高地有灵。
胡元不道图吞并,分疆直抵慈悲岭。
西京内属知几时,徒有腥风污边境。
圣朝德化覃八区,乐天字小古所无。
鸭江东畔平安道,还入朝鲜旧版图。
居民熙熙耕且乐,女事蚕桑士知学。
中华气习渐染深,文物衣冠宛相若。
朝臣奉诏天上来,登高览胜襟怀开。
不须吊古重惆怅,写景新诗聊尔裁。
《平壤怀古》【明·祁顺】朝鲜有国营州外,箕子封来经几代。就中平壤是雄都,昔时形胜今犹在。冈峦迂郁田野平,楼台雉堞空中横。秦初远作辽东徼,汉末新传王俭城。何年并入扶馀裔,复见丸都迁此地。沃沮濊貊纷来归,渺渺东西六千里。隋兵三举空扰攘,可堪秘记符唐皇。全山得捷薛仁贵,浿水成功苏定方。振衰继绝不旋踵,五代之馀遭有宋。玄菟乐浪息纷争,使介联翩奉朝贡。松岳迁都久已成,长安旧治名西京。鲁阳城古人悲昔,马邑峰高地有灵。胡元不道图吞并,分疆直抵慈悲岭。西京内属知几时,徒有腥风污边境。圣朝德化覃八区,乐天字小古所无。鸭江东畔平安道,还入朝鲜旧版图。居民熙熙耕且乐,女事蚕桑士知学。中华气习渐染深,文物衣冠宛相若。朝臣奉诏天上来,登高览胜襟怀开。不须吊古重惆怅,写景新诗聊尔裁。
https://shici.929r.com/shici/NFgtz6mb5.html
霜风萧飒催寒早,篱菊开残渚莲老。
京华有客归故乡,弟兄怆别长安道。
天伦气义最相亲,官舍优游过十春。
只耽风雨连床好,其柰湖山入梦频。
囊中拂拭双龙剑,耿耿晴虹吐光焰。
当年俱自延津来,临别殷勤看不厌。
太阿精采如龙泉,暂时分去无深怜。
由来神物易变化,会合还思到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