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六》
《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六》全文
明 / 黎民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

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

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

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

(0)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六)》描绘了诗人身处燕台,感叹时光流转,才华未能及时施展的感慨。首联“旅食燕台几变秋”以个人的漂泊生涯起笔,暗示了诗人异地为官,历经多个秋季的艰辛。"才名应愧后时流"则表达了对自己才情未能赶上时代潮流的自谦与无奈。

颔联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抒发情感,“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秋天的雁南飞和急促的捣衣声,以及落叶的密集,都引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寒砧急”和“木叶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颈联“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借典故表达忧虑,用“沧海烽烟”象征战乱,暗示国家动荡不安,而“杜陵花竹”则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深忧虑,即使身处长安,忧愁仍未消减。

尾联“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直抒胸臆,诗人身处长安,却感觉如在云端之外,远离现实,他不愿仅仅因为相思之情而频繁登楼眺望,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疏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展现了诗人对个人际遇和国家命运的双重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作者介绍

黎民表
朝代:明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猜你喜欢

平壤怀古

朝鲜有国营州外,箕子封来经几代。

就中平壤是雄都,昔时形胜今犹在。

冈峦迂郁田野平,楼台雉堞空中横。

秦初远作辽东徼,汉末新传王俭城。

何年并入扶馀裔,复见丸都迁此地。

沃沮濊貊纷来归,渺渺东西六千里。

隋兵三举空扰攘,可堪秘记符唐皇。

全山得捷薛仁贵,浿水成功苏定方。

振衰继绝不旋踵,五代之馀遭有宋。

玄菟乐浪息纷争,使介联翩奉朝贡。

松岳迁都久已成,长安旧治名西京。

鲁阳城古人悲昔,马邑峰高地有灵。

胡元不道图吞并,分疆直抵慈悲岭。

西京内属知几时,徒有腥风污边境。

圣朝德化覃八区,乐天字小古所无。

鸭江东畔平安道,还入朝鲜旧版图。

居民熙熙耕且乐,女事蚕桑士知学。

中华气习渐染深,文物衣冠宛相若。

朝臣奉诏天上来,登高览胜襟怀开。

不须吊古重惆怅,写景新诗聊尔裁。

(0)

送刘景瑞还延平郎中刘廷信之兄

霜风萧飒催寒早,篱菊开残渚莲老。

京华有客归故乡,弟兄怆别长安道。

天伦气义最相亲,官舍优游过十春。

只耽风雨连床好,其柰湖山入梦频。

囊中拂拭双龙剑,耿耿晴虹吐光焰。

当年俱自延津来,临别殷勤看不厌。

太阿精采如龙泉,暂时分去无深怜。

由来神物易变化,会合还思到九天。

(0)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十七兴举废坠

公事苦难了,世俗相因仍。

千疮与百孔,废坠畴能兴。

贵阳幸遭际,都宪多才能。

前规毕脩复,功业何恢弘。

谁能纪成绩,刻向高崚嶒。

(0)

客寓苏氏小楼

日夕危楼上,凭阑望故乡。

淮流山外碧,燕树日边黄。

旅梦鱼千里,归心雁一行。

坡仙风韵在,时与话高皇。

(0)

咸阳怀古

烟树苍茫一望中,汉陵秦苑总成空。

铜驼埋没悲秋雨,石兽荒凉怨朔风。

寂寂落花歌舞地,轻轻茅草乐游宫。

停骖欲问前朝事,惟有青山夕照红。

(0)

牧马图

草细泉香野色新,五花骄气散春云。

昂头似忆当年事,立仗淩寒夜正分。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