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江子恭·其一》
《送江子恭·其一》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七言律诗

我欲杨村结草庐,不知踪迹又江湖。

回观咫尺如天远,自别丰标仅月馀。

忽一二时思故旧,整千百里望音书。

忆君不忍忘怀处,一片青云点太虚。

(0)
翻译
我想要在杨村建造一座小屋,却不知今后的生活会漂泊在江湖中。
即使眼前的距离看似咫尺,但感觉上却像天各一方,自从分别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突然间,我想起了过去的朋友们,尽管相隔千里,还是期待着能收到他们的消息。
回忆起你,心中难以忘怀,你的身影如同一片飘浮在天空的青云。
注释
杨村:地名,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
江湖:古代泛指四方,这里指广阔的外部世界或社会。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丰标:风采,形象。
故旧:老朋友。
音书:书信,这里指通信。
太虚:天空,这里比喻高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送江子恭(其一)》。在鉴赏这首诗之前,我们可以先感受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首句“我欲杨村结草庐,不知踪迹又江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一个名叫杨村的地方建造一间草屋,以此作为自己的避世之地。然而,这种愿望似乎并不容易实现,因为接下来的“不知踪迹又江湖”显示出一种迷茫和不确定性,诗人不知道自己将会留下什么样的足迹,或许还要继续漂泊在广阔的江湖之中。

接着,“回观咫尺如天远”一句,用了咫尺比喻距离的遥远,咫尺原本是古代量度长度的工具,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所思念之人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不仅是物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隔阂。“自别丰标仅月馀”则描绘了一种孤独和凄清的景象,丰标可能指的是丰盛的宴席或繁华的世界,而现在只剩下了残月和些许的余温。

在“忽一二时思故旧,整千百里望音书”中,诗人突然之间涌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怀念之情驱使他跨越千百里的距离,只为寻求那些久违的声音和文字信息。这不仅是对亲朋好友的情感寄托,也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渴望。

最后,“忆君不忍忘怀处,一片青云点太虚”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君子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在他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难以磨灭。这“一片青云点太虚”的景象,或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那份怀念就如同那片飘渺的青云,在浩瀚无边的天空中留下了印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切情感,以及对人生漂泊、友谊珍贵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黄池月中共酌得池字

将归谢公郡,喜见阮家儿。

但对月和水,那能酒似池。

衰形疑镜照,葆鬓怯霜吹。

宿雁不堪托,乡人知未知。

(0)

依韵和睢阳杜相公答蔡君谟新体飞草书

丹砂篆印发题封,云母屏开照耀中。

漠漠蛟绡吹入纸,翘翘虿发卷随风。

新番自与鸿都异,旧法唯应垩帚同。

丞相报诗何处问,清泠池上雁能通。

(0)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其二

稽古逢尧舜,锵金侍冕旒。

生员尊郑学,子舍预夔谋。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

无情是天地,玉树掩蒿丘。

(0)

依韵答宣叔行舟相隔见寄

汴涨溅溅费挽牵,轻舟难若上青天。

只知乘駃及先去,不意迟留落那边。

(0)

久雨有感二首·其一

冥云生八荒,骤雨忽然至。

中宵揭屋破,漏湿无处避。

床床不得乾,僵立见憔悴。

娇儿莫啼哭,少须待晴霁。

(0)

送赵户侍出守镇江

都人车马闹城闉,似惜民曹更牧民。

到处忠勤无粉饰,入朝言语有经纶。

只今次辅须贤帅,自古维城必懿亲。

报政不须三五月,姓名端的记严宸。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