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台迥出烟霞,后乐园荒噪乱鸦。
仙令飞升仍有冢,相公赐第竟无家。
阁光蘸碧岩围竹,云气蒸香坞焙茶。
剩有苏公遗刻否,重来石壁剔苔花。
初阳台迥出烟霞,后乐园荒噪乱鸦。
仙令飞升仍有冢,相公赐第竟无家。
阁光蘸碧岩围竹,云气蒸香坞焙茶。
剩有苏公遗刻否,重来石壁剔苔花。
这首清代诗人李枝青的《同李筠舫罗沁吾黄肖山游葛岭(其二)》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初阳台迥出烟霞”以仙气缭绕的初阳台为背景,暗示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后乐园荒噪乱鸦"则转而描绘了后乐园的荒凉,乌鸦的嘈杂声增添了寂寥之感。
接下来,“仙令飞升仍有冢,相公赐第竟无家”两句表达了对仙人踪迹和权贵宅第变迁的感慨,既有对仙逝者的怀念,也暗含世事沧桑之意。"阁光蘸碧岩围竹,云气蒸香坞焙茶"通过描绘阁楼倒映在碧绿山岩中的景象,以及云雾缭绕的香坞中烹茶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最后,“剩有苏公遗刻否,重来石壁剔苔花”以苏东坡的遗迹作为点睛之笔,询问是否还能寻觅到古人的墨宝,表达出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重游时的期待与寻幽探胜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历葛岭为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事更迭的深沉思考。
漠漠辽水云,明明关山月。
迢迢万里城,历历饮马窟。
有妇哭声哀,哭城城为摧。
秦兵五十万,白骨雪成堆。
至今窟中水,犹是当时泪。
涓滴积成泉,长留在边地。
前年度辽西,渴马绕城嘶。
八月天已寒,雪飞沙路迷。
今岁阴山道,解鞍卧沙草。
魂随秋雁归,梦见家山好。
早晚向临洮,朔风吹节旄。
归骑大宛马,玉碗醉蒲萄。
太平宏开端本堂,黄帘绿幕春昼长。
宫辰讲罢有清暇,丹青点缀分毫茫。
须臾写出文林果,荷叶盘乘两三颗。
浅绿波涵翡翠摇,轻红雾湿胭脂堕。
人间回首几百年,昔时台榭飞寒烟。
豪华富贵不复见,空遗图画仍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