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不出偶成二首·其一》
《不出偶成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老人杖履一茅亭,花谢西园不复扃。

翠被一方都盖覆,红妆数子尚娉婷。

可怜莺蝶狂都歇,颇觉风云意有营。

闻说陂田雨三尺,远城酾水种春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老人杖履一茅亭" 一句,设定了画面:一个老人靠着拐杖慢慢地走向了一处茅草覆盖的小亭。这里的“茅亭”可能象征着自然与人生之境界的边缘。

紧接着的"花谢西园不复扃",透露了春天已过,花朵凋零,而西园的大门也不再关上。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寓意着岁月流逝,美好事物不可挽留。

接下来的"翠被一方都盖覆,红妆数子尚娉婷",则是在形容春天的自然景色和生命力。翠绿的草地如同厚重的被褥,将整个世界都覆盖起来,而“红妆数子尚娉婷”则是对花朵依然保持着生机与美丽的写照,表现了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然而,“可怜莺蝶狂都歇,颇觉风云意有营”又转向了悲凉的情感。这里的“莺蝶”指的是燕子和蝴蝶,它们在春天应该是活跃而欢快,但现在却“狂都歇”,似乎是在说它们也感受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某种停滞或消沉。而“颇觉风云意有营”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中隐含的变动与不安的感应。

最后两句“闻说陂田雨三尺,远城酾水种春粳”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述。这里的“陂田”可能指的是边远的地方,“雨三尺”形容了异常丰沛的雨水;而“远城酾水种春粳”则是在说远处的城堡中,人们正利用春天的水源来浸种新一季的谷物。这些描写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诗歌的情绪变得更加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和生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自然变迁以及生命无常的沉思。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过灵岩寺

铁缕袈裟旧,虬松枝干长。

神僧归寂寞,林壑望苍茫。

野鸟啼空谷,虚堂闻妙香。

筌蹄何处觅,心向静中忘。

(0)

题画壁和同年子毛秋岑原韵·其二

远水浮天地,孤舟日往还。

到门唯白鸟,举目即青山。

遥忆风尘际,谁知住此间。

相期婚宦毕,身入个中閒。

(0)

再游卧佛寺七首·其三

我来寻眺听,慈眼自朦胧。

顿觉见闻寂,真教色相空。

虚窗通远翠,高树下秋风。

心境浑无著,悠然念始终。

(0)

再游卧佛寺七首·其一

西风吹杖履,来往亦无端。

山色飞晴翠,钟声过远滩。

鹤巢双树老,鹿径一僧寒。

佛卧何时醒,阶前落叶丹。

(0)

宿里长

里长昏投宿,浮邱见水灯。

柴垣一破寺,鸠面两枯僧。

禦腊缝山□,充饥晒水藤。

自誇逃窜尽,生计有馀能。

(0)

三至红桥

频来幽赏地,林壑意相迎。

倚杖缘溪立,晴云隔水生。

吟情随处远,野性觉名轻。

得意忘言说,松风拂面清。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