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叟》
《野叟》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古风

野叟从何来,被褐持短筇。

入门但索饭,竟坐无礼容。

见予手执管,敢问是何虫。

三王与五帝,全不著其胸。

一字未曾识,安知拙与工。

予因悔读书,山居亦匆匆。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一位老农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哲理意味。诗中的老农质朴无华,对知识和学问持有怀疑态度,而诗人则反思了自己读书的意义。

首句“野叟从何来,被褐持短筇”,描绘了老农的朴素形象,他身着粗布衣裳,手持竹杖,从远处而来。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诗人所处的山居环境形成对比,暗示了两种不同生活哲学的碰撞。

“入门但索饭,竟坐无礼容”描述了老农进入屋内后,只求食物,没有礼貌地坐下。这一细节体现了老农的直率和对礼节的忽视,与诗人可能期待的客套形成了鲜明对比。

“见予手执管,敢问是何虫”中,老农看到诗人手中拿着笔,好奇地询问那是什么昆虫。这里通过一个简单的误会,展现了老农对知识的无知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三王与五帝,全不著其胸”意味着老农不了解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这反映了他对传统知识体系的漠视,也可能是对这些知识的实用性持怀疑态度。

“一字未曾识,安知拙与工”表达了老农虽然不识字,却并不因此认为自己的生活或行为拙劣的观点。这反映出一种对知识价值的重新思考,强调了生活的实际意义可能超越了书本知识。

“予因悔读书,山居亦匆匆”是诗人对自身读书经历的反思,以及对自己在山居生活中时间紧迫感的感慨。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于追求知识与享受自然之间平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老农与诗人的对话,探讨了知识、生活实践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它以一种平实而富有哲理的方式,展现了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颂古三首·其三

学佛人人被佛瞒,拨尘见得几何般。

狂风卷地云吹散,独立栏干宇宙宽。

(0)

寄归宗华侄禅师

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自潜踪。

年来又得真消息,说道杨岐正脉通。

(0)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八十七

妙喜与师兄,俱是圜悟子。

妙喜移住径山,师兄迁来在此。

虽与师兄同条生,不与师兄同条死。

八两与半斤,青红对碧紫。

师兄解唱泥牛吼,师弟宁忘木马嘶。

豁开顶上活人眼,鄮山山下是真归。

(0)

偈二首·其二

寄语江西老古锥,从教日炙与风吹。

儿孙不是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

(0)

偈颂八十五首·其四十二

南泉卖身,只贪小利。道吾舞笏,一味鬼戏。

百丈捲席,翻成钝置。赵州吃茶,太煞客气。

老大隋更是没巴鼻,僧问佛法的的意,却道山前麦熟也未。

(0)

偈颂八十五首·其五十七

秋山色老,秋树叶零。秋云影乱,秋水波澄。

伸手缩手,取之不得,开眼合眼,视之无形。

五湖衲子,披披搭搭,哆哆和和。

那里秤量,者边匹配。

瑞岩老汉却不敢与之较重较轻,斤两分明。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