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非乐隐,所惜在名节。
爱子襟怀清,有若秋水澈。
我居有松菊,贞秀两奇绝。
严霜萎草木,二物挺相别。
卓哉岁寒姿,彷佛类豪杰。
劲气自莫摧,非有长生诀。
感此谐我心,开樽对明月。
辞官非乐隐,所惜在名节。
爱子襟怀清,有若秋水澈。
我居有松菊,贞秀两奇绝。
严霜萎草木,二物挺相别。
卓哉岁寒姿,彷佛类豪杰。
劲气自莫摧,非有长生诀。
感此谐我心,开樽对明月。
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和郭主簿二首(其二)》是一首表达诗人辞官归隐后内心感受的诗歌。首句“辞官非乐隐”表明诗人并非因为厌倦官场而选择退隐,而是出于对名誉节操的珍视。接着,“爱子襟怀清,有若秋水澈”赞美了孩子的品性清澈如秋水,显示出家庭的高洁。
诗人以“我居有松菊”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松菊象征着坚贞和高雅,进一步强调了他隐居生活的清高。接下来,通过“严霜萎草木”与松菊的挺立相对比,凸显出松菊在困境中的坚韧,比喻自己虽遭严苛环境,但品格依旧卓异,如同豪杰。
“卓哉岁寒姿,彷佛类豪杰”直接赞美了松菊的傲骨,即使在寒冬中也展现出不屈的精神。诗人感慨“劲气自莫摧”,认为这种内在的力量无法被外在困难所摧毁,暗示了他对自身坚韧意志的认同。最后,诗人以“感此谐我心,开樽对明月”收尾,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格的共鸣,并在月下畅饮,寓含了对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和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对名节的坚守、对儿子的骄傲以及对自己坚韧人格的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壬寅十月初五日,阴雨停空天未夕。
江城暖气骤蒸人,蝉翼绡裳汗沾湿。
轻雷数声生变化,火鼓轰山电流赤。
长飙西来吹海立,飞雨惊鸣建瓴急。
势如万骑怒冲击,对面相呼听不得。
掩关渐是一更时,烁眼金虬破昏黑。
莲花碧础迸出泉,官市波涛涌三尺。
方当闭塞蛰虫俯,顿骇龙蛇离窟宅。
怪得秋冬未降霜,无乃天时有差忒。
阳气至此本潜藏,发泄深机不能密。
或占水旱在来年,消弭灾异当修德。
须臾河汉现疏星,天地无声本来寂。
小窗独坐对残灯,尚有寒蛩语空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