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本师天老人入丹霞寄示一律依韵恭答二章·其二》
《本师天老人入丹霞寄示一律依韵恭答二章·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登临旷见御仙班,亲到方知大好山。

枚乘笔头劳七发,南公脚下起三关。

吟诗僧听泉岩响,阅世人谁几日閒。

顽子尘劳师莫念,自将白发护颓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首句“登临旷见御仙班”以夸张手法展现视野之开阔,仿佛能与仙人并肩,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亲到方知大好山”则转为直接抒情,强调亲身经历的重要性,通过实际体验才能真正领略自然之美。

“枚乘笔头劳七发,南公脚下起三关”两句运用典故,枚乘与南公分别代表文采与武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艺术与自然面前的谦逊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多才多艺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吟诗僧听泉岩响,阅世人谁几日閒”则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诗人与僧侣的对话融入自然之中,通过听泉声、观世态,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熟虑和对宁静的向往。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顽子尘劳师莫念,自将白发护颓颜”两句直抒胸臆,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不为世俗所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和朱世同韵·其三

道义谁人似乃翁,有儿如子岂忧穷。

自应便享千钟养,不谓今犹四壁空。

好遣江山归笔下,莫将荆棘置胸中。

诗书傥不辞勤苦,衣绣何难继祖风。

(0)

余以前年五月八日到官今年又于此日去郡同僚作饯即席援笔言别

来守江山恰二年,同僚何幸得诸贤。

屡邀风月供吟笔,几度江山棹酒船。

自分衰颓今老矣,可堪离索更凄然。

青云有路平如砥,公等应须早着鞭。

(0)

再和二首·其一

一枝昨夜雪中开,报道江南春信回。

自与东君私有约,不须驿使寄将来。

风姿端是飞琼侣,标格宜为弄玉媒。

莫惜移尊来月下,要看疏影落金杯。

(0)

和林大任三首·其二

兰舟泛泛漾轻风,十里桃花一望中。

疑是馀霞天外落,不应花解满山红。

(0)

和任路分喜雨

一雨欢声已沸传,更观佳句倍欣然。

一时果遂为霖望,会见重书大有年。

(0)

有感十首·其十

宫院深深今是非,可无三户报秦期。

直应更作包胥泣,未抵含冤屈宋词。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