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夜景与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对月亮、星辰、灯光和鸟鸣的声音进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深闺中女子的寂寞情怀。
"月落星稀天欲明"一句,设置了一个即将破晓的夜晚场景。月亮已经下沉,星辰稀疏,而天边却开始透露出黎明的曙光。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一种期待的心情。
"孤灯未灭梦难成"则转向室内,孤独的灯光尚未熄灭,暗示诗人仍然在徘徊于梦境之中,但这个梦却又难以完成。这可能是因为外界的声响打扰了诗人的睡眠,更深层次上,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不安与不满。
接下来的"披衣更向门前望",诗人已经起身,披上了衣裳,走到了门前,透过门缝向外张望。这是一个充满渴望和期待的动作,无疑是因为诗人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一份情感上的寄托。
最后一句"不忿朝来鹊喜声"则显得格外沉痛。鹊鸟的叫声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赋予吉祥之意,但在这里,却被用来衬托诗人的不悦。诗人听到了早晨鹊鸟的欢快鸣叫,却并不感到喜悦,反而是对这种喧嚣感到厌烦。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外界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感官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闺阁之中的孤独与期待,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佳作。
加餐健饭,自家调护,荆楚岁晚乍警。
短篱照眼南枝放,却忆红窗雪夜,妆残花靓。
老去兰成犹万里,算两字功名昼饼。
千万看枕上关山,灯下早霜鬓。
塞雁一声过也,云昏水乱,惊起独眠清影。
玉人应念,今宵何处,那惯翠樽孤引。
最消魂时候,岸上黄昏水楼静。
繁华歇,曲终人散,月小山高,江风吹酒醒。
玉入睡起愁何在,只觉流光改。
江莲开尽野塘中,冷露无声暗里泣秋红。
捲帘烧烛船来去,香满西湖雨。
月明如水浸云房,何处冰肌玉骨自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