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卞梦珏韵》
《和卞梦珏韵》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白公堤枊旧成林,拾翠才人可重寻。

不是两高横黛色,谁传清响入琴心。

兰亭逸格含锋媚,桃叶新诗倚扇吟。

何处知音病司马,文园消渴带愁深。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和卞梦珏韵》。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致的怀想,以及对文人雅趣的追忆。

首联“白公堤柳旧成林,拾翠才人可重寻”,以白公堤上的柳树作为背景,想象昔日文人雅士在此拾翠(采摘花草)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怀念。这里的“拾翠才人”暗指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曾在这样的环境中留下足迹。

颔联“不是两高横黛色,谁传清响入琴心”,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里“两高横黛色”可能是指山峦或树木的轮廓在天空中形成的线条,其“清响入琴心”则暗示着这种自然之美能激发人心中的音乐情感,引发心灵的共鸣。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

颈联“兰亭逸格含锋媚,桃叶新诗倚扇吟”,将目光转向历史上的两个著名文化地点——兰亭与桃叶渡。兰亭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等人聚会的地方,以其书法艺术和文人雅集而闻名;桃叶渡则是南朝宋时谢灵运常游之地,以其诗歌创作而著称。这两处都与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紧密相关。此联通过“逸格”、“锋媚”、“新诗”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向往与敬仰。

尾联“何处知音病司马,文园消渴带愁深”,借用典故,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这里的“病司马”可能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他因病而未能及时赴宴,错过了与卓文君的相遇,留下了千古佳话。而“文园消渴”则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描述了他因失宠而深感忧愁的情境。整联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情感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哀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文人生活、自然美景以及历史文化的深情回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吴门郭季虎以十月十七日寿放翁于今四年矣朗亭徵诗

放翁豪放人间无,紫皇案前餐碧腴。

八十六年诗万首,天风吹洒满清都。

不愿腰间玉鹿卢,九环宝带青珊瑚。

愿得彫戈横铁马,衔枚雪夜超飞狐。

成都名花十万株,眉州玻璃春百壶。

醉上凌云手招月,金骨绿髓仙之臞。

百年一瞬幽兰墟,丽川亭下芳华徂。

中原半壁皆不寿,但留团扇家家图。

我欲持杯酹太虚,朱楼白塔归来乎。

不见荒寒京水道,青骡踏雪靖南湖。

(0)

吴苑对雨书怀次顾兰崖韵

茂苑风花又一时,可堪禅榻鬓如丝。

百年乔木家徒在,几辈才人嫁已迟。

每到穷愁翻作达,便工词赋总詅痴。

茫茫六合劳存问,太白间游小杜诗。

(0)

早出涌金门至崇文书院

出郭凉意动,凄然知已秋。

晨光转平楚,湖色上高楼。

讲舍钟声近,轻桡镜里游。

何当脱尘鞅,挟筴共淹留。

(0)

岩脚寺

北寻岩脚寺,山户竹西开。

鹤出随云去,僧归共月来。

题诗聊坐石,把酒忽登台。

为约春风至,携朋看老梅。

(0)

山斋夏夜

孤吟竟何待,坐久衣袂凉。

不觉月华堕,但闻风露香。

残萤度高树,宿鸟栖丛篁。

吾生本淡泊,触景兴弥长。

(0)

清明

淡淡湖风弄雨丝,纸灰飞上绿杨枝。

三年不过归元寺,肠断清明上冢时。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