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堤枊旧成林,拾翠才人可重寻。
不是两高横黛色,谁传清响入琴心。
兰亭逸格含锋媚,桃叶新诗倚扇吟。
何处知音病司马,文园消渴带愁深。
白公堤枊旧成林,拾翠才人可重寻。
不是两高横黛色,谁传清响入琴心。
兰亭逸格含锋媚,桃叶新诗倚扇吟。
何处知音病司马,文园消渴带愁深。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和卞梦珏韵》。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致的怀想,以及对文人雅趣的追忆。
首联“白公堤柳旧成林,拾翠才人可重寻”,以白公堤上的柳树作为背景,想象昔日文人雅士在此拾翠(采摘花草)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怀念。这里的“拾翠才人”暗指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曾在这样的环境中留下足迹。
颔联“不是两高横黛色,谁传清响入琴心”,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里“两高横黛色”可能是指山峦或树木的轮廓在天空中形成的线条,其“清响入琴心”则暗示着这种自然之美能激发人心中的音乐情感,引发心灵的共鸣。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
颈联“兰亭逸格含锋媚,桃叶新诗倚扇吟”,将目光转向历史上的两个著名文化地点——兰亭与桃叶渡。兰亭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等人聚会的地方,以其书法艺术和文人雅集而闻名;桃叶渡则是南朝宋时谢灵运常游之地,以其诗歌创作而著称。这两处都与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紧密相关。此联通过“逸格”、“锋媚”、“新诗”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向往与敬仰。
尾联“何处知音病司马,文园消渴带愁深”,借用典故,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这里的“病司马”可能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他因病而未能及时赴宴,错过了与卓文君的相遇,留下了千古佳话。而“文园消渴”则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描述了他因失宠而深感忧愁的情境。整联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情感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哀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文人生活、自然美景以及历史文化的深情回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放翁豪放人间无,紫皇案前餐碧腴。
八十六年诗万首,天风吹洒满清都。
不愿腰间玉鹿卢,九环宝带青珊瑚。
愿得彫戈横铁马,衔枚雪夜超飞狐。
成都名花十万株,眉州玻璃春百壶。
醉上凌云手招月,金骨绿髓仙之臞。
百年一瞬幽兰墟,丽川亭下芳华徂。
中原半壁皆不寿,但留团扇家家图。
我欲持杯酹太虚,朱楼白塔归来乎。
不见荒寒京水道,青骡踏雪靖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