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诗人向子谨的《水调歌头(其一)》。从这短暂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时间概念的独特体验。闰是一个月份,指的是农历中的闰月,即每隔几年才出现一次的额外一个月份,使得这一年的中秋节有两个。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这里诗人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补天修月之事,表达对过往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思。同时,“千古想风流”则是诗人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英杰人物及其事迹的无限向往。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这段话透露出诗人的个人经历,他曾在南昌幕府任职,与当时的文学大家如洪迈、徐俯、苏轼、李清照等人交往,共同享受着文艺创作的乐趣。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送别与赏月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这里诗人提到了他自己和亲友经过四十年的时光变化,头发都已斑白,表达了一种时光荏苒、人事沧桑的情怀。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这两句出自《离骚》,原意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海会变成平地,浮萍的痕迹也会留在南方。这里诗人用此典故来表达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无尽追寻和对时光变化的无奈。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 这里诗人以一种怀旧的情绪询问往昔繁华的都城现在何在,但又庆幸于能在芗林中感受到秋天清新的露水和花香,这些都是对过往美好生活的一种追忆。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最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过去繁华一去不复返的现实,只能借助酒精来暂时忘却忧愁。这里的“断送”是指彻底地告别,而“馀生事”则包含了所有逝去的人和事。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寻,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行行西虹桥,将送所欢客。
去矣还乡园,嗟予异疆域。
携手盻征途,须臾已离隔。
江介多风霜,波涛溢川泽。
飞藿离哉翻,浮萍尔何适。
持觞不得留,鸡鸣怅行役。
远道慨以慷,片言重金石。
迟尔蓬山期,愿奋双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