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剪梅四首·其二》
《一剪梅四首·其二》全文
清 / 奕绘   形式: 词  词牌: 一剪梅

一串穿来草子儿。光似牟尼,圆似牟尼。

蒲团坐破念阿弥。光放支提,花散军持。

百八声中一念疑。不著虚空,即堕贪痴。

若为心似净琉璃。水静鱼游,两不相知。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修行者在禅坐中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象的交融。首句“一串穿来草子儿。光似牟尼,圆似牟尼。”以“草子儿”象征修行者所持的佛珠,其光亮与形状都如同佛教中的宝珠——牟尼,暗示着内心的纯净与光明。接着,“蒲团坐破念阿弥。”描述了修行者长时间盘坐在蒲团上,不断诵念“阿弥陀佛”,体现了对佛性的追求和内心的专注。

“光放支提,花散军持。”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者心灵之光的释放,如同佛塔(支提)的光芒照耀,同时,周围的花朵(军持)也仿佛被这光芒所散播,象征着慈悲与智慧的传播。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映射出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百八声中一念疑。”则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与思考,百八声代表了佛珠的数目,意味着修行者在不断的诵念中,偶尔会生起疑惑或杂念,这是修行路上不可避免的部分。然而,“不著虚空,即堕贪痴。”强调了修行者不应被这些杂念所左右,否则就会陷入空无的虚幻或是贪欲与痴迷之中,失去了修行的本意。

最后,“若为心似净琉璃。水静鱼游,两不相知。”以净琉璃比喻清澈的心灵,如同水面平静时,鱼儿悠游其中而彼此不知,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达到心灵纯净的状态,内心如镜般清明,外界的纷扰与自我之间达到了和谐统一,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净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变化,以及最终达到的超越世俗、心灵宁静的境界。

作者介绍

奕绘
朝代:清

(1799—1838)清宗室,荣亲王永琪孙,字子章,号幻园,又号太素道人。嘉庆间袭贝勒。好风雅,喜著述。有《明善堂集》。
猜你喜欢

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

五更爆竹千门响,轰醒阳乌春睡。

早涌彤轮,竞开朱户,恰对南山晴翠。

桃符荔粉,喜街影暄妍,帘痕韶丽。

多少轻烟嫩霭,做就好天气。磨彻菱花双蒂。

绣奁争早贴,宜春字。

画粉幡儿,银泥胜子,笑上人头髻。

年光已在,墙外花须,桥边兰蕊。

拜罢胜常,脸潮红似醉。

(0)

婆罗门引.香橼

晚风千颗,累累才与画檐平。绽来刚趁秋晴。

怪底匀圆如许,青女手搓成。

乍回廊小摘,冷韵旋生。冰瓷翠罂,压叠在、小红檠。

弄影夕阳黄处,檀晕偏明。

空香如雨,最宜人、昨夜恰微酲。何须数、西崦霜橙。

(0)

虞美人.夏日登舟遇雨小泊北郊却寄南耕天篆二子

银涛作阵溪花舞,双桨如何去。

半欹绿箬舀潭香,分取水禽飞处一丝凉。

秃衿翠茗煎花乳,可少留侬处。

湖山大似有乡情,故遣石尤迟我不成行。

(0)

念奴娇六首·其二

十分怜爱,带七分羞涩,三分犹豫。

彤管琼琚留信物,难说无凭无据。

眼角传言,眉头寄恨,约赂花间遇。

见人佯避,背人携手私语。

谁料苦意甜情,酸离辣别,空负琴心许。

十二碧峰何处是,化作彩云飞去。

璧返秦庭,珠还合浦,缥缈神仙侣。

相思寤寐,梦为蝴蝶相聚。

(0)

沁园春三首·其三

两岸桃花,十里清溪,不似人间。

爱春雪霏霏,薄寒剪剪,洞天寂寂,琐骨珊珊。

有限斜阳,无情芳草,玉树临风一味闲。

迎客者,尽衣冠太古,鸡犬皆仙。相留几日盘桓。

听细数、乾坤汉魏年。

看日出林中,耕田凿井,月明林下,种玉生烟。

归去来兮,岁云暮矣,名姓何须万世传。

好事者,作桃花源记,老笔清妍。

(0)

鹧鸪天二十二首·其十

八月秋分白露交,荒江古渡雨潇潇。

此时有客推篷看,千里寒云没柳梢。

商人妇,独魂销。芦花枫叶乍长宵。

琵琶弦上分明语,年少丰姿柳样娇。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