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菰菱叶外,茭笋藕根边。
乳结三冬米,泥耕十里莲。
白通江水活,肥出土膏鲜。
老圃多居此,横塘不种田。
茨菰菱叶外,茭笋藕根边。
乳结三冬米,泥耕十里莲。
白通江水活,肥出土膏鲜。
老圃多居此,横塘不种田。
这首诗描绘了西园内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农耕生活,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茨菰菱叶外,茭笋藕根边”,诗人以茨菰、菱叶、茭笋、藕根这些生长在水边的植物为背景,展现了西园的自然环境,仿佛一幅生动的水边风光图。
接着,“乳结三冬米,泥耕十里莲”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农事活动,通过“乳结三冬米”形象地描绘了稻谷的丰收景象,而“泥耕十里莲”则展示了莲田的广阔与勤劳的农民在泥泞中耕作的辛劳,两相对照,既表现了农事的艰辛,也体现了收获的喜悦。
“白通江水活,肥出土膏鲜”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水的清澈与土壤的肥沃,江水流动,滋养着两岸的生灵,土质肥沃,孕育出丰饶的农作物,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
最后,“老圃多居此,横塘不种田”两句,诗人通过“老圃”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农夫智慧与勤劳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西园不仅是农田,更是农夫们安居乐业的地方,横塘的存在可能意味着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为农耕提供了便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西园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
吴郎骨相非食肉,朝食桐花洞庭曲。
洞庭三月桐始花,千枝万朵摇江绿。
吴郎采采盈顷筐,宝之不啻琼膏粟。
真珠龙脑吹香雾,夜夜山房捣玄玉。
墨成谁共进蓬莱,天颜一笑金门开。
河伯香飞喷木叶,太守嘘气成楼台。
龙宾十二吾何有,不意龙文入吾手。
芙蓉粉暖玻璃匣,云蓝色映彤墀柳。
玉堂退食春昼长,桃花纸透冰油光。
筠管时时濡秀石,银钩历历凝玄霜。
君不闻易水仙人号奇绝,落纸二年光不灭。
又不闻□□□□乌玉玦,坡老当年书柿叶。
惜哉唐李不复见,吴郎善保千金诀。
乌乎,吴郎善保千金诀。
梵王宫阙皆名山,金陵佳丽非尘寰。
龙蟠凤翥气磅礴,楼台缥缈烟霞间。
上人昔年住东海,两袖天香云霭霭。
磐陀石上迎朝暾,潮音洞口瞻神采。
寻幽近复游天童,万松径里支吟筇。
寒泉迸石影清浅,高崖挂月光玲珑。
祇今飞锡凌云表,妙高台上天花绕。
秋风江汉动馀思,何日留衣一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