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雾迷荒楚,青流带远空。
沙平晴献雪,树老夜屯风。
旷野眠饥兕,孤洲落晚鸿。
布帆如屋里,何处有城中。
白雾迷荒楚,青流带远空。
沙平晴献雪,树老夜屯风。
旷野眠饥兕,孤洲落晚鸿。
布帆如屋里,何处有城中。
这首《江上》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描绘了一幅江面辽阔、景色苍茫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江水、沙岸、树木、动物等自然景观,以及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
首句“白雾迷荒楚”,以“白雾”为背景,渲染出一片迷茫、荒凉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接着,“青流带远空”一句,将视线从地面转向远方,青色的江水流淌在广阔的天空之下,形成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意境。
“沙平晴献雪,树老夜屯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自然风光。白天时分,沙滩在阳光下反射出雪一般的光芒;夜晚,老树在微风中摇曳,仿佛积蓄着力量。这两句通过对比晴天与夜晚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动态美。
“旷野眠饥兕,孤洲落晚鸿”则将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自然环境。旷野之中,饥饿的犀牛在休息,孤岛上,傍晚时分飞落的鸿雁显得格外孤单。这两句通过动物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辽阔与生命的孤独感。
最后,“布帆如屋里,何处有城中”两句,将读者的思绪从自然景观拉回到人类社会。诗人以“布帆如屋里”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的小船,如同漂浮在广阔天地中的小屋,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通过反问“何处有城中”,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江上》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城市生活与自然之间的深刻思考。
长乐山水闽中雄,诸峰北来开巃嵷。
一溪发源深莫极,环绕却与诸山逢。
山根倒插溪水碧,山霭冥冥溪树失。
鸹鸧鸂䳵啼向人,四面波光山月出。
美人有时坐溪边,竹竿袅袅牵春烟。
腰间笭箵兴自好,日暮吟对江花前。
我亦平生称钓翁,十年避地沧溟东。
他时倘慕三花树,万里来寻烟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