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度江吴会稽。不历成公曲堤。
- 鉴赏
这首诗以“清河民为曲堤语”为题,虽未署明具体作者和朝代,但根据“清河”这一地名以及“曲堤”这一特定意象,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与隋朝时期北方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生活有关。
“宁度江吴会稽”,这句话描绘了一种选择与行动的决断。这里的“宁”字表达了一种宁愿、宁可的意思,“度江”则意味着越过长江,而“吴会稽”则是指吴地和会稽地区,泛指江南地区。整体来看,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江南生活的向往或对江南文化的认同,或是某种精神上的追求超越了实际的地理界限。
紧接着的“不历成公曲堤”,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层次。这里的“成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某种既定的路径或传统。“曲堤”作为地点名称,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曲折的道路、复杂的规则或是传统的束缚。通过“不历”的表述,诗人表达了对遵循常规、顺应既定道路的拒绝,强调了对自由探索、突破常规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宁度江吴会稽,不历成公曲堤”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创新和超越常规的向往,以及对江南文化或某种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