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战士们远离家乡、长久征战的辛酸与孤独。秋天的雪初下,军队在将军的带领下深入敌境,营地里的火光成为唯一的温暖标志,而放牧的马匹无需收回,因为这里是战场,没有平日的规矩可循。
"月冷边帐湿"一句,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和军帐受潮的现象,传达出边塞之地的寒冷与荒凉。而"沙昏夜探迟"则描绘了战士们在漫长而又迷茫的夜晚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进行侦察活动。
最后两句"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未来胜利的渴望。战士们头发都已斑白,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洗礼,而能够亲眼看到消灭敌人的那一天似乎遥不可及,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反映,也是整个民族命运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抒发了自己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于战争长久化、人民苦难深重的哀叹。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边塞生活的一个佳作。
湖楼名治镜,本自镜中治。
四面望无际,三层迥出奇。
到须舟楫藉,登便画图披。
上下鸢鱼趣,春秋风月思。
滕王绛州记,范相岳阳词。
文则彼佳矣,义斯我绎之。
求贤惟矻矻,勤政要孜孜。
无易由言鉴,君难勉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