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采菱归暮。隔宵烟、菱歌轻举。
白蘋风起月华寒,影朦胧、半和梅雨。
脉脉相逢心似许。扶兰棹、黯然凝伫。
遥指前村,隐隐烟树,含情背人归去。
何处采菱归暮。隔宵烟、菱歌轻举。
白蘋风起月华寒,影朦胧、半和梅雨。
脉脉相逢心似许。扶兰棹、黯然凝伫。
遥指前村,隐隐烟树,含情背人归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诗人在月色朦胧中乘舟归去,心中充满了对菱角采集的乡愁。开篇“何处采菱归暮”直接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夜行之境,通过“隔宵烟、菱歌轻举”展现了远方传来的采菱人歌声,与夜色交织,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幽深的氛围。
接着,“白蘋风起月华寒,影朦胧、半和梅雨”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诗中的静谧与冷寂。这里的“白蘋”可能指的是水边的蒲草或其他植物,它们在夜风中摇曳,月光下散发出凉意,而“梅雨”则通常是指夏季特有的细雨,这里用以形容夜晚的氛围。
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脉脉相逢心似许”得到了体现。这里的“脉脉”形容心情的细腻与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采菱生活的无限思念,而这种情感又是如此的微妙,不易言传。
“扶兰棹、黯然凝伫”则描写了诗人在夜色中独自坐在船上,手扶舷杆,心情黯淡,仿佛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之中。这里的“扶兰棹”可能是指船上的装饰,而“黯然凝伫”则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描写。
最后,“遥指前村,隐隐烟树,含情背人归去”展现了诗人的乡愁。诗人远远地指向那些看不见的、被夜色和迷雾笼罩的家园,那些“烟树”在夜晚显得更加朦胧,而诗人则带着满腔的情感,背离那片熟悉而又充满情感的地方,悄然离去。
这首诗通过对夜色、自然声响和内心世界的精细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孤独又深情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黑暗中行船时的心境。
壮志经摧未肯降,且从禅室借芸窗。
满檐花雨廉纤夜,荷檠膏焚白锡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