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无城堵,坡陀枕水滨。
铜坑寒凿矿,炭户晓担薪。
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
沙蹊浮石子,戛戛履声频。
县市无城堵,坡陀枕水滨。
铜坑寒凿矿,炭户晓担薪。
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
沙蹊浮石子,戛戛履声频。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铜陵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乡村景象。首句“县市无城堵”,写出了市镇规模不大,没有繁华都市的拥挤和城墙,显得更为疏散自然。次句“坡陀枕水滨”则展现了地形特点,村落依傍水边,起伏的坡地增添了空间的动态感。
第三句“铜坑寒凿矿”揭示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冬季里人们在冰冷的铜坑中辛苦挖掘矿石,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艰辛。第四句“炭户晓担薪”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劳作场景,炭户们早早就担起木柴,准备烧制煤炭。
第五句“兵后姜芽少”暗示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战乱之后,生姜这类寻常食材变得稀少,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最后一句“岩深箭竹新”以新鲜的箭竹生长在深山之中,反衬出人烟稀少,更显荒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铜陵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战后社会经济的凋敝,以及人们对生活的坚韧与无奈。
翠裳微护冰肌,夜深暗泣瑶台露。
芳容淡泞,风神萧散,凌波晚步。
西子残妆,环儿初起,未须匀注。
看明珰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西风误。
十里云愁雪妒。抱凄凉、盼娇无语。
当时姊妹,朱颜楼褪酒,红衣按舞。
别浦重寻,旧盟唯有,一行鸥鹭。
伴玉颜月晓,盈盈冷艳,洗人间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