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余常依止,于尔可当归。
选石安茶灶,借栏挂衲衣。
看经閒月上,施食野禽稀。
不必扃前户,从无人款扉。
以余常依止,于尔可当归。
选石安茶灶,借栏挂衲衣。
看经閒月上,施食野禽稀。
不必扃前户,从无人款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之世在园中居住时,与社僧过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园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首句“以余常依止,于尔可当归”,表达了诗人对园居生活的依赖与喜爱,仿佛这里是他心灵的归宿。接着,“选石安茶灶,借栏挂衲衣”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布置园中生活场景的过程,选择合适的石头安置茶灶,借来栏杆悬挂僧衣,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透露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尊重。
“看经閒月上,施食野禽稀”则进一步展示了园居生活的闲适与和谐。夜晚,诗人静静地阅读佛经,月光洒落,增添了几分禅意。同时,他也不忘施食给野外的飞禽,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心。
最后,“不必扃前户,从无人款扉”两句,道出了诗人对园居生活的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向往。门不需紧闭,因为没有人为之打扰,这种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是一幅充满禅意的生活画卷。
春冰幕千丝,我箑美无度。
习习南浦秋,受藏忆袭护。
之子思吴鳞,触热遥问津。
举箑寄薄劣,却暑兼障尘。
荆榛道崎岖,轻车宜徐徐。
戴星秣骊驹,未午投林庐。
酌月重来期,名言毋重违。
自嗟君是客,忍赋别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