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汉阳》
《汉阳》全文
清 / 张问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揖让群峰势,容予一壑谋。

有身从海角,无梦望刀头。

贫贱悲生事,山川接壮游。

英雄留战地,沙树落残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阳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联“揖让群峰势,容予一壑谋”,以“揖让”形容群峰的气势,既展现了山峦起伏、雄伟壮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容予一壑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深深眷恋和思考,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

颔联“有身从海角,无梦望刀头”,运用对比手法,将“海角”与“刀头”相对比,前者象征着遥远、广阔与自由,后者则代表战争、危险与残酷。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天涯海角,但内心却无时无刻不渴望和平与安宁,远离战争的阴影。

颈联“贫贱悲生事,山川接壮游”,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面对贫贱的境遇,他感到悲哀,但同时又向往壮丽的旅程,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英雄留战地,沙树落残秋”,通过“英雄”与“战地”的形象,以及“沙树”与“残秋”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时间流逝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也是对当前和平环境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汉阳山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张问陶

张问陶
朝代:清   字:仲冶   生辰:1764—1814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
猜你喜欢

渡河

霜鬓添来此日多,漫将心事托烟萝。

疏星曙色分崤岭,落日西风涌大河。

春到傅岩应作雨,津开茅涧自横波。

吴歈忽起乡关思,彷佛离筵一曲歌。

(0)

五日独游道场山却简谷函

晓榜夹山瀁,蒲岸深吠蛤。

未传林际磬,早涌船头塔。

螺髻翳轻纱,云日递吐纳。

泥巷耕牸卧,秧扉蚕妇阖。

升麓苔磴纡,到寺风泉杂。

山门尽胜概,曷用众峰踏。

苦茗僧自供,清言竹为答。

榴朵艳道场,萧然悦尘榻。

意行惬静便,惜不吾友拉。

惟吟坡老诗,罄我三升榼。

(0)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其二

十年食藕处,有寺已无亭。

草径幽能熟,兰襟淡更馨。

雨兼萑苇响,泉带辘轳听。

意在寒林背,西山分外青。

(0)

枝巢·其二

架上堆书满,屏间抱膝安。

田园三径僻,风雨一蓑寒。

树色连墙合,山光入座看。

江湖安肯去,聊此寄盘桓。

(0)

大别山禹庙

明德馨香地,长瞻大别峰。

神奸蹲覆鼎,追蠡落残钟。

壁篆萦蝌蚪,垆烟护衮龙。

门前江汉合,滚滚自朝宗。

(0)

和徐伯吹先生寄吴兴友人

绿发监州册府归,驿程千里寸心违。

吴台春暖蠀蛦甲,苕水烟烘翡翠衣。

敛翮镇看霄汉碧,引吭谁羡稻粱肥。

高人为取垂竿意,净扫苔溪白石矶。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