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荒浅幼无师,前哲藩篱尚未窥。
玄咏易流西晋学,苦吟不脱晚唐诗。
远僧庵就勤求记,亡友坟成累索碑。
天若假余金石寿,所为讵肯止于斯。
海滨荒浅幼无师,前哲藩篱尚未窥。
玄咏易流西晋学,苦吟不脱晚唐诗。
远僧庵就勤求记,亡友坟成累索碑。
天若假余金石寿,所为讵肯止于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自勉》。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自我激励的心情。
"海滨荒浅幼无师,前哲藩篱尚未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知识海洋中感到自己的浅薄,无师自通,但对于先贤留下的智慧还只是略知一二。
"玄咏易流西晋学,苦吟不脱晚唐诗。"
这里诗人提到自己对《易经》的深刻研究,以及对西晋时期学术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晚唐诗风的苦苦吟味,但感觉还未能完全掌握。
"远僧庵就勤求记,亡友坟成累索碑。"
这两句则写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不惜远行到僧庵去寻求学问,以及对已故友人的思念,把朋友的墓地比喻为碑文,记录着往日的点滴。
"天若假余金石寿,所为讵肯止于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有长久的生命来实现自己追求知识和学问的理想,并非只是停留在现状,不愿意就此满足。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刘克庄先生严于律己、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面貌。
沙漫漫,石簇簇,马仆车摧陇山曲。
陇山日日行不前,夜夜还从陇间宿。
关东只说羊肠坂,那知陇坂如天远。
陇阪逶迤距西域,古来此地希人迹。
山川本是隔华戎,君王直欲吞夷狄。
自从汉虏互相雠,塞上风尘无日休。
几群天马来荒外,百万征人戍陇头。
堪嗟百万征西卒,半作陇山山下骨。
谁为戎首祸斯人,后有汉武先嬴秦。
秦家无策良可嗤,汉制匈奴空尔为。
愿令边郡谨备寇,不用中原多出师。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