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过端溪,心目旷烟水。
忽睹三洲岩,岿然俯清泚。
舣舟往从之,天风送高举。
岩深洞口暗,既入殊可喜。
玲珑若神剜,虚明自天启。
石门陈广乐,云液凝钟乳。
安知神仙流,羽化不自此。
玄鹤夕未归,落日空徙倚。
客游过端溪,心目旷烟水。
忽睹三洲岩,岿然俯清泚。
舣舟往从之,天风送高举。
岩深洞口暗,既入殊可喜。
玲珑若神剜,虚明自天启。
石门陈广乐,云液凝钟乳。
安知神仙流,羽化不自此。
玄鹤夕未归,落日空徙倚。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三洲岩》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游历体验。诗中,诗人游历至端溪,眼前豁然开朗,被三洲岩的雄姿所吸引,它静静地俯瞰着清澈的流水。诗人乘船靠近,感受到天风带来的轻盈与崇高。岩洞幽深,入口昏暗,但进入后却令人欣喜,洞内的景象如神工雕琢般玲珑剔透,光线虚明,仿佛是自然的奇妙开启。
石门之内,如同仙境,乐声悠扬,钟乳石晶莹如云液,让人不禁想象这里可能是仙人出没的地方。诗人不禁怀疑,或许那些传说中的神仙就是从此地羽化飞升的。然而,夕阳西下,一只玄鹤仍未归巢,诗人独自站在那里,心中充满对神秘仙境的向往和对未知的遐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三洲岩的神秘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投射。
一击当机,千圣莫窥。佩无文印,著粪扫衣。
踞魔王殿,开邪见扉。说禅说道,恶口臊齿。
论心论性,撒屎撒尿。牵犁上树,拗折称锤。
抗戾佛祖,倒行逆施。不是㑃堂,更是阿谁。
曲罢酒阑人不会,断肠依旧画娥眉。
大哉释迦文,生下便作怪。
南北东西行,点胸也忒杀。
弃舍轮王位,反受父母拜。
六载向雪山,精进修净戒。
明星才出现,證道果能快。
分别说三乘,惹得一身债。
最后向灵山,拈花索买卖。
十万众人前,就中无一介。
独有迦叶波,和赃与捉败。
二千年前且放过,直至而今被佗坏。
坏不坏,主元在。主既在,休厮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