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能遣明妃嫁夷狄,画工原是汉忠臣。
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能遣明妃嫁夷狄,画工原是汉忠臣。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提及骊山烽火和杨贵妃出塞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见解。首句“骊山举燧因褒姒”暗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展现了君主荒淫误国的一面。次句“蜀道蒙尘为太真”则描绘了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号太真)而忽略了边疆安危,导致安史之乱,蜀道为之蒙尘,暗示了帝王私情与国家兴衰的关系。
诗人接下来评论说“能遣明妃嫁夷狄”,这里的“明妃”即王昭君,她被远嫁匈奴,实际上是汉朝和亲政策的一部分,表面上看是牺牲,实则是为了国家和平。诗人通过这一典故,称赞了那些看似平凡的画工,他们通过画像让明妃得以流传后世,实际上是在间接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因此称他们是“汉忠臣”。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既批评了古代君主的私欲,也赞扬了普通人的忠诚和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陈僩作为宋代文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解读。
骊龙昼见钟山坳,似乘雷雨来东郊。
浑身黝漆不见毫,昂头修尾四足高。
有客告予此铁骡,元戎乘之功最多。
去年九江被贼逼,此骡一跃飞渡河。
而今元戎不出战,骡亦精神渐凋丧。
譬如英雄不见用,往往临风动惆怅。
我劝铁骡心勿悲,汝诚倜傥空所向。
元戎官贵统全师,不在将兵在将将。
一朝下令麾虎貔,金陵攻克无逾期。
捷书飞骑驰京师,舍汝不用吁其谁,汝且伏枥需良时。
忍饥甘作纥千雀,腰缠莫羡扬州鹤。
冷官破屋风骚骚,颂酒弦诗亦云乐。
奈何小极忽见侵,一热一寒相间作。
困眠无复纵谈豪,可惜知交尽离索。
区区微禄岂救贫,敛版低心不知作。
名争利夺纷勃溪,安得天游袪六凿。
姑吟苦语遣病魔,或者病魔能退却。
君不见古来文章胜良药,檄愈头风诗愈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