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其三采莲曲》
《点绛唇·其三采莲曲》全文
清 / 毛奇龄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南浦风微,画桡已到深深处。藕花遮不住。

不许穿花去。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难寻溯。

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

(0)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毛奇龄的《点绛唇·采莲曲》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夏日景象。"南浦风微"开篇,写出了湖面轻柔的微风,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宜人。"画桡已到深深处","画桡"是装饰华丽的船桨,"深深处"则表现出莲塘深处的幽静和神秘。

"藕花遮不住",荷花盛开,繁花似锦,却挡不住采莲人的前行,透露出一种欢快与期待的心情。"不许穿花去",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生命力,仿佛它们在阻止采莲人深入,增添了情趣。

"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运用了通感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莲叶下的生动与神秘,似乎隐藏着低声细语,增加了词境的朦胧美。"难寻溯"表达了寻找源头或答案的不易,也暗含了对莲塘深处未知的好奇。

最后两句"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乱红"形容落花纷飞,"无主"象征着采莲人的情感迷茫,而"斜阳暮"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为全词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婉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有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内心世界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独特感受。

作者介绍
毛奇龄

毛奇龄
朝代:清   字:大可   号:秋晴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生辰:1623—1716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猜你喜欢

无相寺三首·其三

静夜闻林雨,山灵似欲留。

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头。

(0)

凊和三日与高存之冒雨入桐城竹坞纪事

名山得佳侣,胜情倍踊跃。

轻舆冒雨行,沾湿不为却。

入谷屡呼奇,谓我得所托。

谷口田可耕,涧中泉不涸。

岩岫饶异花,林薄多灵药。

茶椒被阳坡,芝兰满幽壑。

竹竿千万个,生计良不薄。

世情厌冷淡,吾尔耽寂寞。

速结三间茆,量营一小阁。

烟霞有奇趣,朝夕饱领略。

吾将从子居,相与餐葵藿。

人生更何事,可博山居乐。

(0)

杂咏

直道世不容,枉已吾所耻。

枉直贵自辨,得失勿恤尔。

皎皎虽易污,庸庸亦可鄙。

宁为韫璞玉,勿作踰淮枳。

期我同心友,百年共相矢。

(0)

知山阴县事阳坡周君先大夫裕州旧治也余以使事至得缔交述先大夫均田之绩父老至今颂之周旋浃月言别黯然赋以志谢

丈夫重意气,结交自东因。

接栋成暌隔,千里如比邻。

相知无久暂,此义难重陈。

余忝驰驱吏,君属封疆臣。

一朝幸遇合,片言意各申。

忻羡美无度,标韵邈殊伦。

胡威励清操,宓子政化淳。

增秩宠循良,借寇慰编民。

闻君桑梓乡,先烈炳若新。

永言勿剪诗,阡陌思逡巡。

畴昔通家好,今看肝胆真。

世态媚颜色,雅道久沉沦。勉■策前路,芳躅追古人。

(0)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七

人生愿欲自无穷,官贵金多百岁中。

衰相已形功德薄,遗言墓志托名公。

(0)

思美诗十首·其五

砥柱狂澜劲节标,匪因闻誉动心要。

个中信誓千金重,身外浮荣一叶飘。

帝座光明呼吸透,尘埃笃挚鬼神招。

成功不愿留名记,至德无称意自饶。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