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风微,画桡已到深深处。藕花遮不住。
不许穿花去。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难寻溯。
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
南浦风微,画桡已到深深处。藕花遮不住。
不许穿花去。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难寻溯。
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
这首清代词人毛奇龄的《点绛唇·采莲曲》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夏日景象。"南浦风微"开篇,写出了湖面轻柔的微风,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宜人。"画桡已到深深处","画桡"是装饰华丽的船桨,"深深处"则表现出莲塘深处的幽静和神秘。
"藕花遮不住",荷花盛开,繁花似锦,却挡不住采莲人的前行,透露出一种欢快与期待的心情。"不许穿花去",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生命力,仿佛它们在阻止采莲人深入,增添了情趣。
"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运用了通感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莲叶下的生动与神秘,似乎隐藏着低声细语,增加了词境的朦胧美。"难寻溯"表达了寻找源头或答案的不易,也暗含了对莲塘深处未知的好奇。
最后两句"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乱红"形容落花纷飞,"无主"象征着采莲人的情感迷茫,而"斜阳暮"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为全词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婉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有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内心世界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独特感受。
名山得佳侣,胜情倍踊跃。
轻舆冒雨行,沾湿不为却。
入谷屡呼奇,谓我得所托。
谷口田可耕,涧中泉不涸。
岩岫饶异花,林薄多灵药。
茶椒被阳坡,芝兰满幽壑。
竹竿千万个,生计良不薄。
世情厌冷淡,吾尔耽寂寞。
速结三间茆,量营一小阁。
烟霞有奇趣,朝夕饱领略。
吾将从子居,相与餐葵藿。
人生更何事,可博山居乐。
丈夫重意气,结交自东因。
接栋成暌隔,千里如比邻。
相知无久暂,此义难重陈。
余忝驰驱吏,君属封疆臣。
一朝幸遇合,片言意各申。
忻羡美无度,标韵邈殊伦。
胡威励清操,宓子政化淳。
增秩宠循良,借寇慰编民。
闻君桑梓乡,先烈炳若新。
永言勿剪诗,阡陌思逡巡。
畴昔通家好,今看肝胆真。
世态媚颜色,雅道久沉沦。勉■策前路,芳躅追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