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四》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四》全文
宋 / 吴泳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援以书戒子,子竟不若翁。

陶以诗责儿,儿只如顽童。

房公岂不智,集此书屏风。

堂基未及搆,手泽俱成空。

乃知贵胄门,美业真难终。

子虽有良质,须用磨琢功。

射御亦是学,不妨随元戎。

(0)
注释
援:引述。
书:书信。
戒:告诫。
子:儿子。
竟:最终。
若:如。
陶:教导。
责:责备。
儿:孩子。
顽童:淘气的孩子。
房公:指房玄龄。
岂:难道。
智:明智。
集:收集。
书屏风:书籍作为装饰屏风。
堂基:房屋基础。
搆:建造。
俱:都。
空:空虚。
贵胄门:贵族家庭。
美业:美好的事业。
难终:难以持久。
子:孩子。
良质:优良品质。
须:必须。
磨琢功:磨炼过程。
射御:射箭和驾车。
学:学问。
元戎:领军的人。
翻译
我拿书信告诫儿子,他却不如父亲般明智。
用诗歌教育孩子,他却像顽皮孩童般不听。
房公何尝不明智,却将这些书集成屏风。
房屋的基础还未建成,亲笔遗物已化为空无。
这才明白,贵族之家的荣光不易保持到底。
孩子虽然资质优良,但还需磨砺才能成才。
射箭驾车也是学问,不妨跟随领军之人学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泳的作品,名为《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四)》。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写给即将远行之子的教诲诗。诗中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和担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援以书戒子,子竟不若翁。陶以诗责儿,儿只如顽童。" 这两句通过“援”和“陶”的动作,描绘出作者用书籍教育孩子的情形,但孩子似乎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只像顽皮的孩童一样。

"房公岂不智,集此书屏风。" 这里提到的“房公”应是指有智慧之人,而“集此书屏风”则表明即使是聪明的人,也需要积累知识如同屏障保护自己。

"堂基未及搆,手泽俱成空。" 这两句描绘出作者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尽管家庭基础还不稳固,但个人的努力和成就却已经化为乌有。

"乃知贵胄门,美业真难终。子虽有良质,须用磨琢功。"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家族繁盛的认知,以及美好事业难以持久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孩子虽然天资聪颖,但仍需通过努力去打磨和雕琢。

最后两句“射御亦是学, 不妨随元戎。”表明即使是射御(古代的一种武艺)也是需要学习的技能,也不妨碍孩子跟随军队去经历人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子女教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他们未来生活的关切与期望。

作者介绍

吴泳
朝代:宋   字:叔永   籍贯:潼川   生辰: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新热送同邸归客有感二首·其一

日日思亲未拜亲,何时乞我自由身。

同来客子送归尽,更送后来无数人。

(0)

道傍怪松

夹道长松去去幽,一松奇怪独凌秋。

两枝垂地却翻上,活走双龙戏翠毬。

(0)

跋澹庵先生缴张钦夫赐章服答诏二首·其二

紫绶当时赐两人,一为乳臭一名臣。

老韩不要令同传,谁会先生此意真。

(0)

答徐子材谈绝句

受业初参且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

国风此去无多子,关捩挑来祗等闲。

(0)

湖州三里桥取道德清

浙西只欠到湖州,三里桥头转却舟。

不到湖州妨底事,不如元不到桥头。

(0)

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其四

尽忙也到翟园休,只见春光不见愁。

屈折海棠团更密,日光下照绣灯毬。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