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堂堂不复追,空馀草木弄晴晖。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
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
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馀草木弄晴晖。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
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
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
〈
〉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刘敏殿丞送春》,诗人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首句“春去堂堂不复追”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离去的豪放与决绝,无法挽留。接下来,“空馀草木弄晴晖”则描绘了春去后草木在阳光下独自摇曳的景象,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通过归雁和鸣鸠的活动,暗示朋友间的交往即将结束,而鸣鸠的慵懒也寓示着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淡漠。诗人自我宽慰,“老大未须惊节物”,即使年华渐老,也不必过于感叹自然的更迭。
“醉狂兼得避危机”表达出诗人借酒浇愁,以醉态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和危机,体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揭示了春天的逝去,即使春风仍在,但美好的春意已经一天不如一天,暗含着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苏辙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豁达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寂历村桥畔,夷犹野望时。
路长征骑疾,风定去帆迟。
城晚牛羊下,天秋草木衰。
数声何处笛,渺渺隔烟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