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二十七首·其十九》
《咏史二十七首·其十九》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郗鉴生怜逆子,沈充死愧贤孙。

桂蠹何伤芳树,兰芽不染滫根。

(0)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中的第十九首,以历史人物郗鉴和沈充为题材,通过他们的故事进行寓言式的批评。首句“郗鉴生怜逆子”暗指郗鉴对儿子的溺爱,即使儿子行为不端,也予以过分的怜悯;次句“沈充死愧贤孙”则借沈充之孙沈约的典故,表达沈充如果活着,面对孙子的贤良,可能会为自己过去的错误感到羞愧。

后两句“桂蠹何伤芳树,兰芽不染滫根”进一步深化主题,以桂花被蛀虫损害比喻贤者受到小人的侵蚀,但并未因此失去其芬芳;而兰花幼芽即使生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不受其影响,保持纯洁。这两句寓言暗示了对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同时也强调了坚守正道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批判以及对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的赞美。王夫之的诗才横溢,善于借古讽今,此诗便是其鲜明的风格体现。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次韵和瑛老颂

默堂前对五松山,敌面机锋一瞬间。

禅客相逢休拟议,草鞋价直欲谁还。

(0)

偶题·其一

霜风响枯林,旷野惨寒色。

川路阻且长,客子方远适。

东吴眇何在,仰羡归飞翼。

惟有溪边梅,犹能慰愁寂。

(0)

次韵和归去来集字十首·其二

壮志已衰落,颓然成懦夫。

编须休虎穴,曳尾且龟涂。

松菊犹可理,田园将欲芜。

亲朋悦情话,浊酒在觞壶。

(0)

邓纯彦家兰盛开见借一本·其一

谁道幽兰是国香,山林僻处更芬芳。

从今借得佳人佩,伴我春堂昼梦长。

(0)

吴慎微邓志宏同游陈氏园

我本惜春人,常恐春色老。

沙阳渺天南,春到一何早。

群芳忽烂漫,自觉被春恼。

招邀适名园,景物得幽讨。

灿灿桃李妍,娟娟松竹好。

虚室自含风,回塘已生草。

酌酒对芳菲,论文慰怀抱。

瑰奇窥李杜,寒色笑郊岛。

软语既温温,高谈方浩浩。

二子若骅骝,轻车驾长道。

而我正飘蓬,摧残已枯槁。

家在天一涯,情若风中翿。

幸然得相从,豁我忧心捣。

青春能几时,落花看又扫。

宁辞金罍空,坐使玉山倒。

世事可两忘,悠悠信苍昊。

(0)

用韵赋梅花三首·其三

云山缥缈烟水村,嫣然顾我惊离魂。

凝情不语自脉脉,旅愁易感方昏昏。

我家梁溪富泉石,雪里数株开北园。

天涯相见一笑粲,玉色不减当时温。

为君清夜不成寐,月落已见东方暾。

会栽千树遍绿野,岂羡五柳垂衡门。

临风三嗅长太息,欲辩此意还忘言。

何当归去老三径,携幼入室酒盈樽。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