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去住本无心,云出空山鹤在阴。
试问白莲同净社,何如赤壁卧青林。
叫群孤雁水天阔,啼雪冷猿岩洞深。
要勘山门骑佛殿,春风杖锡傥来临。
道人去住本无心,云出空山鹤在阴。
试问白莲同净社,何如赤壁卧青林。
叫群孤雁水天阔,啼雪冷猿岩洞深。
要勘山门骑佛殿,春风杖锡傥来临。
这首宋诗《送辉老自赤城住圣水》是徐大受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辉老的送别之情。首句“道人去住本无心”描绘了辉老出世无尘的心态,暗示他此次的迁徙并非出于世俗的考虑。次句“云出空山鹤在阴”以云鹤为意象,象征辉老如同仙人般超脱,隐居于幽静的山林。
第三句“试问白莲同净社”借白莲和净社,赞美辉老的纯洁与修行之地,可能暗示他将去的圣水之地也是一处清净之地。第四句“何如赤壁卧青林”则通过对比,表达诗人认为赤壁青林的环境虽好,但不及圣水之地更适合辉老的修行生活。
第五、六句“叫群孤雁水天阔,啼雪冷猿岩洞深”进一步渲染了辉老新居环境的清冷与寂寥,孤雁和冷猿的意象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气氛。最后一句“要勘山门骑佛殿,春风杖锡傥来临”祝愿辉老在新的环境中能自在修行,期待他在春风吹拂时,手持禅杖来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表达了对辉老的敬仰和祝福,又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遇七修斋,庚申餐素,礼参旦望行香。
时时念道,世梦顿然忘。
三教经书为伴,真闲处、胜似贪忙。
迷云散,一轮皓月,无缺照无方。
从长。
明大道,暗中积行,上达穹苍。
效许庞归去,万古名扬。
未往蓬壶阆苑,筠轩坐、吟笑潜藏。
功成去,阴公难唤,跨鹤到仙乡。
三十年间,几番宠辱,细思往事慵言。
也曾牒发,曾受帝王宣。
今日山村且住,他时去、高卧云烟。
洞天隐,松峰之畔,保命是修仙。
无愆。
全道德,自然达理,炼汞烹铅。
未功圆行足,闲对林泉。
真乐琴书为伴,忘尘世、*了熬煎。
逍遥好,蜕形真去,升入大罗天。
体挂云衣,身如布素,应为莫厌清贫。
道无形象,大悟里头真。
憎爱心无有德,俱赞美、归顺良因。
洪禧至,闲看法教,松竹每为邻。
真亲。
全性命,明今达古,混世忘尘。
若依余常善,永免沉沦。
蓬岛仙乡咫尺,蜕形去、现出真神。
碧霄疑脱一字大罗天上,无缺宝光新。
万恶心除,千思意泯,自然罪病消亡。
寸灵念道,动静两俱忘。
清志如庞似许,任云水、到处为乡。
仙家好,茅斋幽阒,胜似住高堂。
无忙。
看古教,顿明至理,上运三光。
也不须昼夜,数墨寻行。
养就真铅真汞,蜕形去、天地难量。
碧霄外,大罗归去,重礼马丹阳。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人间万事,识破真归笑。
恩爱与尘情,譬无常、般般是了。
浮沤幻体,生灭几时休,忘世梦,去贪争,达道真明晓。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
命住性通天,有自然、无穷降耀。
阳纯阴尽,蜕壳免沉沦,游阆苑,玩瑶池,玉帝金书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