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青天世外珍,诗人得句共清新。
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巴峡神。
长恐天寒凭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
世间荷叶并蕉叶,不与红芳竞占春。
一幅青天世外珍,诗人得句共清新。
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巴峡神。
长恐天寒凭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
世间荷叶并蕉叶,不与红芳竞占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一幅青天世外珍,诗人得句共清新。"
这两句开篇即以宏大之笔划分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世界观,"一幅青天"象征着纯净无瑕的自然画卷,而"世外珍"则表达了一种难以寻觅的稀有美好。诗人在这片超脱尘俗的境界中得到灵感,创作出清新脱俗的佳句。
"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巴峡神。"
这里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书生"指的是有文化修养之人,"几上侧理纸"展示了他们在古雅的环境中整理文字的认真与专注。而"巫女庙中巴峡神"则是对远古传说的一种回忆或想象,巫女作为连接自然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媒介,在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长恐天寒凭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
诗人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担忧,同时也坚持不让自己纯洁的精神被世俗之尘所玷污。这两句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欲、保持内心纯净的情操。
"世间荷叶并蕉叶,不与红芳竞占春。"
最后,诗人以荷叶和蕉叶为喻,比喻自己不愿意与那些鲜艳的花朵争夺春天的光彩,而是选择了平淡而自在的生存状态。这也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精神境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与自由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