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还奔突,传闻过白洋。
关河苦迢递,云月复苍茫。
贾客回江舸,居人竞野航。
鸡鸣戒同伴,或恐犯垂堂。
盗贼还奔突,传闻过白洋。
关河苦迢递,云月复苍茫。
贾客回江舸,居人竞野航。
鸡鸣戒同伴,或恐犯垂堂。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首句“盗贼还奔突”,直接点明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状态,盗贼四处流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接着,“传闻过白洋”一句,通过传闻的方式,暗示了这种混乱不仅仅局限于一地,而是广泛蔓延,甚至可能波及到更远的地方。
“关河苦迢递,云月复苍茫”两句,运用了壮阔的自然景观来衬托出社会的动荡。关山河流,路途遥远而艰难,云遮月掩,一片苍茫,这样的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也暗喻了人心的迷茫与无助。
“贾客回江舸,居人竞野航”描绘了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商人和普通居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离开家园,选择水上交通的方式逃离。这一场景既体现了人们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逃避,也反映了战乱对经济活动的严重冲击。
“鸡鸣戒同伴,或恐犯垂堂”最后两句,以鸡鸣作为时间的标志,提醒同伴们时刻保持警惕,以免触犯危险之地。这句话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动荡时期生活的紧张与不安,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安全的极度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动荡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社会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