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木妖空突兀,山中茅屋好盘桓。
敛裳宵逝陶元亮,坐榻皆穿管幼安。
紫石绕檐云起伏,碧流当户月清寒。
上人遮莫傍人笑,自觉维摩丈室宽。
世上木妖空突兀,山中茅屋好盘桓。
敛裳宵逝陶元亮,坐榻皆穿管幼安。
紫石绕檐云起伏,碧流当户月清寒。
上人遮莫傍人笑,自觉维摩丈室宽。
这首明代诗人乌斯道的《题泉上人容膝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居景象。首句“世上木妖空突兀”,以奇特的比喻,形容山中茅屋虽简陋却超凡脱俗,暗示了泉上人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次句“山中茅屋好盘桓”进一步强调了对这种宁静环境的喜爱和留连。
“敛裳宵逝陶元亮”引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夜晚悄然离去,如同陶渊明般淡泊名利。接下来,“坐榻皆穿管幼安”则借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典故,说明泉上人的生活朴素,连坐具都简陋,但心境却如辛弃疾般豁达。
“紫石绕檐云起伏,碧流当户月清寒”两句,通过描绘屋檐下紫色岩石与飘动的云彩,以及门前碧绿流水与清冷月色,营造出一种幽深而清寂的氛围。最后,“上人遮莫傍人笑,自觉维摩丈室宽”表达了泉上人对于外界嘲笑的不以为意,他自感心胸宽广,如同佛教中的维摩诘居士,享受着内心的安宁与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山居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自我肯定。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