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结屋南山下,有水可鱼田可稼。
二子诗书知义方,四时亲友多情话。
投簪十载卧乡园,一笑相逢意所存。
但喜遗民同栗里,不知今世即桃源。
春来作社酌春酒,呼卢掷骰无不有。
齿饮常居宾席尊,醵金肯在他人后。
今年七十近初秋,风雨如期禾黍稠。
莫惜开尊邀客醉,还能击缶和人讴。
曾向朱陵洞天宿,羡君先授长生箓。
寄言黄鹤不须归,重数光阴三万六。
李公结屋南山下,有水可鱼田可稼。
二子诗书知义方,四时亲友多情话。
投簪十载卧乡园,一笑相逢意所存。
但喜遗民同栗里,不知今世即桃源。
春来作社酌春酒,呼卢掷骰无不有。
齿饮常居宾席尊,醵金肯在他人后。
今年七十近初秋,风雨如期禾黍稠。
莫惜开尊邀客醉,还能击缶和人讴。
曾向朱陵洞天宿,羡君先授长生箓。
寄言黄鹤不须归,重数光阴三万六。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李公及其友人在南山下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和谐与乐趣。首句“李公结屋南山下”点明了人物与地点,随后“有水可鱼田可稼”则描绘了这片土地的丰饶与适宜耕作的景象。接着,“二子诗书知义方,四时亲友多情话”赞颂了李公及其子女的学识与品德,以及他们与亲友间的深厚情谊。
“投簪十载卧乡园,一笑相逢意所存”描述了李公在乡间隐居的生活状态,与朋友相遇时的喜悦之情。接下来,“但喜遗民同栗里,不知今世即桃源”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李公与友人之间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关系。
“春来作社酌春酒,呼卢掷骰无不有”描绘了春天时节,李公与朋友们欢聚一堂,饮酒作乐的情景。而“齿饮常居宾席尊,醵金肯在他人后”则赞扬了李公在聚会中谦逊有礼,慷慨大方的品质。
最后,“今年七十近初秋,风雨如期禾黍稠”写出了李公虽已年迈,但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全诗以“莫惜开尊邀客醉,还能击缶和人讴”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李公晚年生活的祝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曾向朱陵洞天宿,羡君先授长生箓”则表达了对李公长寿的羡慕。“寄言黄鹤不须归,重数光阴三万六”则是对李公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继续享受这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