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西极,自经驮白马,杳无游屐。
沙度绳行三万里,厉我摩秋健翮。
祇树千盘,恒河一线,放眼乾坤窄。
使星宵朗,侏㒧罗拜前席。
闻道卫藏传烽,纷争蛮触,谁展筹边策。
玉斧分畺知许事,一笑风前岸帻。
倚剑空同,乘查博望,回首成陈迹。
须弥芥子,新图争忍重译。
云横西极,自经驮白马,杳无游屐。
沙度绳行三万里,厉我摩秋健翮。
祇树千盘,恒河一线,放眼乾坤窄。
使星宵朗,侏㒧罗拜前席。
闻道卫藏传烽,纷争蛮触,谁展筹边策。
玉斧分畺知许事,一笑风前岸帻。
倚剑空同,乘查博望,回首成陈迹。
须弥芥子,新图争忍重译。
这首《百字令·题黄豪伯印度辨方图》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冯煦所作,以描绘印度地图为题材,通过云横西极的壮丽景象开篇,暗示了远方的探索与壮志。"驮白马"象征着丝绸之路的过往,而"杳无游屐"则表达了对未知领域的遥想。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印度大地,运用"沙度绳行三万里"和"祇树千盘,恒河一线"的意象,展现了地图的精细与广阔,同时也寓言了旅行者的坚韧与毅力。"使星宵朗,侏㑩罗拜前席"则表达了对印度文化的敬意,仿佛在想象中向当地神祇致敬。
诗中提到的"卫藏传烽"和"筹边策"暗指边疆局势,诗人关心国家的边防事务,希望有人能提出有效的策略。"玉斧分畺"象征着领土划分,而"一笑风前岸帻"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和平解决争端的期待。
最后,诗人感慨"倚剑空同,乘槎博望",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追忆,同时感叹历史的流转,昔日的辉煌已成往事。结尾"须弥芥子,新图争忍重译"以小喻大,寓意世界之大与地图之微,提醒人们在欣赏新图的同时,不忘历史与文化的深沉内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地图为引,融入了历史、地理、文化及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边疆事务的关注和对知识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