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汜水关》
《过汜水关》全文
宋 / 文彦博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济世安民主,擒充执窦归。

山川遗气象,史册动光辉。

原庙今昭德,群雄昔畏威。

虎牢名自久,牛口谚应非。

关塞侔天险,封疆介日围。

特吟摩诘句,度水柳依依。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彦博所作的《过汜水关》。文彦博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汜水关的历史与壮丽景象,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首联“济世安民主,擒充执窦归”,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颂扬,他们为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地擒获了敌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颔联“山川遗气象,史册动光辉”,进一步强调了汜水关所在之地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相互辉映,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更加生动而富有传奇色彩,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颈联“原庙今昭德,群雄昔畏威”,通过对比古今,赞美了汜水关作为纪念先贤的地方,至今仍能彰显其道德与功绩,同时暗示了昔日诸侯们的敬畏之心,凸显了汜水关在历史中的崇高地位。

尾联“虎牢名自久,牛口谚应非”,以虎牢关和牛口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汜水关的名声与影响力,同时也暗示了某些流传的谚语可能并不适用于此地,体现了诗人对地方特色的独到见解。

最后,“关塞侔天险,封疆介日围”描绘了汜水关作为边防重镇的险要与重要性,强调了其在保卫国家领土安全方面的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汜水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该地的独特魅力,也蕴含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渴望。文彦博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研究宋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者介绍
文彦博

文彦博
朝代:宋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
猜你喜欢

答严几道·其二

湘水才人老失身,桐城学者拜车尘。

候官严叟颓唐甚,可是遗山一辈人?

(0)

杂诗·其一

高楼插暮空,正作碧云色。

浮云忽蔽之,遂使虞渊黑。

夸父不自量,弃杖成遗迹。

沈沈入长夜,谁与护鹃魄。

海波深无底,嗟我梦魂隔。

赴海断六鳌,犹足立四极。

(0)

送升吉甫东行

蜍志厌厌久厌看,巍然达道出江干。

祈天可恃孤忠在,复辟谁言国事难。

动地波涛送残岁,伤心关陇话严寒。

因公雪涕陶斋语,祇许刘侯解报韩。

(0)

高颖生环翠楼诗其大父弃官归养,筑楼藏书

有书谁能读,有楼谁能居?

君家百尺楼,兼藏万卷书。

当时有哲人,弃官赋归欤。

抱书阅四朝,高行惊里闾。

与楼两峥嵘,始知德不孤。

闻君述祖德,感时还嗟吁。

乱世能自免,保家惟业儒。

此书与此楼,皎然无所污。

太息贤公孙,洁身真吾徒。

(0)

杂诗·其一

遗山求修史,自谓忠于金。

委蛇贵臣间,枉尺岂直寻。

碑版谀佐命,降辱良已深。

致书干耶律,荐举诚何心?

后来托国史,蒙面羞儒林。

实彼阶之厉,流毒方至今。

谅哉谢山语,堪作俗士箴。

(0)

病起读经会

风雨敲窗病骨苏,执经吾道岂愁孤。

啸歌不废声金石,物论难窥叟智愚。

危行终哀世澌灭,胜天聊缓死须臾。

孱躯便是兴亡史,可信诗人有董狐。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