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蹋晓和烟摘,拜捧金盘奉越王。
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蹋晓和烟摘,拜捧金盘奉越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荔枝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味。首句“朱弹星丸粲日光”通过形象地描述荔枝果实的红润与日光的照耀,展现出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紧接着,“绿琼枝散小香囊”则描绘了荔枝树上叶片间散发出的清新气息,以及这气息如同小巧的香囊般令人心旷神怡。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两句,则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和质感,将荔枝的外观与珍贵的宝石相提并论,不仅强调了其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对这平凡而又特殊果实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两句,通过季节的转换和地理位置的变化,描绘出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画面。这里的“梅熟”暗示春末夏初,而“南岭雨”则提醒我们这可能是指中国南方的某个地区。而“橘酸空待洞庭霜”,则让人联想到秋季,橘子成熟之前的期待,以及洞庭湖周围特有的秋霜。
最后,“蛮山蹋晓和烟摘,拜捧金盘奉越王”两句,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劳作中的农夫,他们在清晨的薄雾中采摘荔枝。同时,这里的“拜捧金盘奉越王”,则是对古代越国礼仪的一种传统回忆和尊崇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文化元素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