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京口怀古·其二》
《京口怀古·其二》全文
宋 / 仲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0)
注释
京口:是江苏镇江的古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一昨:前些日子。
丹阳:指江苏镇江,唐代京口为丹阳郡。
万岁楼:相传秦始皇在月华山下开凿过放生池,叫绿水潭。
晋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万岁楼。
此楼很出名,引来无数骚人墨客,成为感怀时事、去国还乡的极佳去处。
千秋桥:东晋平北将军王恭镇守京口,在城楼上建造万岁楼,下有千秋桥,寓意“千秋万岁”,并建有楼阁式石牌坊,石拱桥横跨漕河之上。
翻译
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化为尘。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吹箫。
世间兴衰,桑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仲殊的《京口怀古(其二)》,通过对丹阳王气消散、繁华不再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一昨丹阳王气销"暗示了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尽将豪侈谢尘嚣"则揭示了奢华生活与尘世喧嚣的对比。接着写到衣冠不再崇尚唐代风范,但父老还能忆起晋朝的旧事,体现了历史痕迹的留存。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通过描绘空寂的楼台和悠扬的箫声,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怀旧的氛围。最后两句"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以青山和垂杨作为永恒的见证者,强调自然界的无情与人事的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寓言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然永恒的敬畏。

作者介绍

仲殊
朝代:宋   字:师利   籍贯:安州(今湖北安陆)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猜你喜欢

五言二首·其二

钟鼎山林事,都卢一梦中。

观音门里去,叶叶响悲风。

(0)

句·其二

觚棱脱脱风尘表,峭壁垂垂日月低。

(0)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三

重位经三入,高年过七旬。

有言皆为国,无日不忧民。

温树萧萧影,甘棠漠漠春。

遥知神德庙,配飨更何人。

(0)

曾法师尝寄蒲萄追作一篇

自分蔬肠甘苜蓿,那烦远骑送蒲萄。

青条自有悠扬势,甘液多因灌溉劳。

坐见满盘堆马乳,全胜千里惠鹅毛。

病来苦不胜杯杓,今日思君饮浊醪。

(0)

和赵倅兼善观徐园诗

雨闇长亭去驿赊,褰帷那免叹年华。

应缘问俗颁温诏,却得名园看好花。

晴入郊圻初浩荡,春随杖屦得津涯。

仙郎不解收珠玉,别乘归时载满车。

(0)

和伯氏二首·其一

松竹窗边拂简书,芙蓉水伴戏龟鱼。

雁行千里时一往,蜂得一房聊共居。

千二百年形骨健,三十六计米盐疏。

齿牙缺落无衰病,惭愧当年谢幼舆。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