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水衣冠地,离群感昔年。
浮云自朝暮,往事在山川。
飞锡庐山上,浮杯粤海边。
相思定何处,松月照寒泉。
端水衣冠地,离群感昔年。
浮云自朝暮,往事在山川。
飞锡庐山上,浮杯粤海边。
相思定何处,松月照寒泉。
此诗《柬澹归和尚》由明代诗人张家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端水衣冠地”点明了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暗示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接着“离群感昔年”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的感慨,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浮云自朝暮,往事在山川。”这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留存,浮云象征着时间的短暂与变化无常,而往事则如同山川一般,虽然岁月更迭,但那些珍贵的记忆依然清晰可见,难以忘怀。
“飞锡庐山上,浮杯粤海边。”这里通过具体的地点描述,展现了友人曾经游历的足迹,庐山与海边的对比,既体现了友人生活的广阔与自由,也暗含了诗人对其行踪的向往与追忆。
最后,“相思定何处,松月照寒泉。”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问自己,相思之情究竟寄托于何处?是那静谧的松林,还是清冷的泉水?这一问,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暗示了思念之情如同松月与寒泉般,纯净而深沉,难以言表。
整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永和九年暮春月,内史山阴幽兴发。
群贤题咏无足珍,叙引抽毫取奇札。
好之写来终不如,神助留为后世法。
二十八行三百字,模写虽多谁定似。
昭陵竟发不知归,尚有异形终可秘。
彦远记模不记褚,要录班班有名氏。
后生有得苦求高,俗说纷纷那有是。
东海隐蓬莱,西昆泛瑶池。
中有仙人宅,楼观玉参差。
彤霞影绚烂,翠旌光陆离。
丹灶闭灵药,紫房饶瑞芝。
日出扶桑树,月挂珊瑚枝。
阿母腾彩凤,青童骖黄螭。
亭亭金作节,冉冉云为衣。
飞佩降神女,献枣来安期。
相去万亿里,欢会不移时。
琴高清调鼓,王子玉笙吹。
食我以麟脯,酌我以琼卮。
暂憩方诸苑,还过阆风涯。
但觉颜色好,那知岁年驰。
不见蟠桃花,空歌白云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