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小山芙蓉开,云气远从天目来。
山中六月不知暑,双松如龙啸如雨。
矶头水深三尺许,水中石子清可数。
石子可数易见鱼,高人把钓心焉如。
五湖风高浪如屋,何人同唱沧浪曲。
沧浪曲欸乃歌细,雨有笠斜风有蓑,吾谁与归张志和。
大山小山芙蓉开,云气远从天目来。
山中六月不知暑,双松如龙啸如雨。
矶头水深三尺许,水中石子清可数。
石子可数易见鱼,高人把钓心焉如。
五湖风高浪如屋,何人同唱沧浪曲。
沧浪曲欸乃歌细,雨有笠斜风有蓑,吾谁与归张志和。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首句“大山小山芙蓉开,云气远从天目来”以“大山小山”与“芙蓉”相映成趣,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云气远从天目来”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神秘色彩。
接着,“山中六月不知暑,双松如龙啸如雨”两句,通过对比六月的炎热与山中的清凉,以及双松的形态与声音,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双松如同龙一般在山间啸叫,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矶头水深三尺许,水中石子清可数”描绘了水流的清澈与深邃,以及水底石子的清晰可见,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水的凉爽与流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石子可数易见鱼,高人把钓心焉如”则引入了钓鱼这一活动,通过“高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钓鱼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五湖风高浪如屋,何人同唱沧浪曲”将视线转向广阔的湖泊,描绘了风高浪急的场景,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何人同唱沧浪曲?”这里的“沧浪曲”可能指的是古代诗人屈原所作的《沧浪歌》,寓意着对自由、独立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