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
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
谁知俯仰间,祝融便回驾。
却喜西风来,美矣难酬价。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领会,那许傍人借。
所愿无荣辱,静中观物化。
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
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
谁知俯仰间,祝融便回驾。
却喜西风来,美矣难酬价。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领会,那许傍人借。
所愿无荣辱,静中观物化。
此诗描绘了春去夏至的景象和心境。开首两句“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迅速勾勒出春色的变化,与读者共鸣情怀。紧接着,“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则展示了自然界的连续性,从春到夏的过渡无不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谁知俯仰间,祝融便回驾”一句中,借用神话典故表达时间飞逝,令人生出无尽哀愁。此处“祝融”指南方火神,这里象征着炎热夏日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不可挽留。
然而,在“却喜西风来,美矣难酬价”中,却又流露出对凉爽西风的喜悦和欣赏。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反映出诗人在夏日炎热中的求清欲淡之心。
随后,“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表明诗人愿意效仿古人柴桑(指东汉时期的隐士),在南窗下享受清凉,抒发自己的傲世情怀。这里,“柴桑人”化用了古代隐逸之风,而“寄傲南窗下”则是诗人对淡泊明志的一种表达。
至于“此意自领会,那许傍人借”,则是说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情感,不是旁人所能理解或模仿的,是诗人内心独有的领悟。
最后,“所愿无荣辱,静中观物化”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希望在平静中观察万物的变化,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顺应。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春夏交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自然变换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