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山下动成群,啮草眠沙浅水滨。
自免触藩羸角困,应无挟策读书人。
毡裘冬猎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
生计不赢衣食足,土风犹似茹毛纯。
牧羊山下动成群,啮草眠沙浅水滨。
自免触藩羸角困,应无挟策读书人。
毡裘冬猎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
生计不赢衣食足,土风犹似茹毛纯。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胡人在山下牧羊的生活场景。"牧羊山下动成群"形象地展现了羊群在山坡下的广阔草地活动的壮观画面。"啮草眠沙浅水滨"进一步描绘了羊群在河边悠闲觅食和休息的情景。
诗人接着通过"自免触藩羸角困",暗示这些羊生活自由,没有被束缚,即使角力疲弱也不致于困顿。"应无挟策读书人"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胡人中没有读书人的感慨,暗含对文化教育的对比。
"毡裘冬猎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描述了胡人冬季狩猎的丰富收获以及他们日常饮食的简单而珍贵,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富饶。
最后两句"生计不赢衣食足,土风犹似茹毛纯"总结了胡人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丰盈,但保留着原始的风俗习惯,生活简朴而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牧羊为切入点,展现了胡人的生活风貌,既有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也寓含了对不同文化习俗的观察与思考。
无田士相吊,亦以废燕乐。
我官虽在朝,得饮乃不数。
诗书向墙户,宾至无杯杓。
空取上古言,酬之等糟粕。
有如扬子云,岁晚天禄阁。
但无载酒人,识字真未博。
叔兮归自东,一笑堂上酌。
绪馀不及客,儿女聊相酢。
高谈非世欢,自慰亦不恶。
寄言繁华子,此趣由来各。
湖海声名二十年,尚随乡赋已华颠。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
朱毂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