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早晚异,地气夏秋同。
雨脚青山外,雷声白日中。
马饥频啮勒,人乏半扶筇。
薄暮到城郭,月华生树东。
天时早晚异,地气夏秋同。
雨脚青山外,雷声白日中。
马饥频啮勒,人乏半扶筇。
薄暮到城郭,月华生树东。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夏日建平道中》描绘了夏日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艰辛。首句“天时早晚异”,反映出夏季白天炎热而夜晚凉爽的气候变化,暗示了旅途中的气候差异。次句“地气夏秋同”则强调尽管季节转换,大地的气息依然保持稳定。
接下来的两句“雨脚青山外,雷声白日中”,通过“雨脚”和“雷声”展现了夏日雨后的清新与雷电的震撼,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生动描绘出夏日午后特有的氛围。马匹因饥饿而频繁啃食勒口,行人疲倦,需倚杖而行,“马饥频啮勒,人乏半扶筇”,形象地刻画了旅途的艰辛。
最后一句“薄暮到城郭,月华生树东”,以傍晚时分到达城镇,映衬着东方升起的月光,展现出旅程的结束以及夜晚的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旅途的艰辛与美景,富有生活气息。
霜严识苍柏,火烈知黄金。
不有小人谤,孰窥君子心。
前程已如此,纷纷矧于今。
衡门杜朝夕,巧舌犹追寻。
一与接为构,何以逃交侵。
任大始多事,由来天意深。
北风动秋夜,兴落西山岑。
逸驾岂受挽,耿耿聊分襟。
太丘阻眉宇,为我先寄音。
渔父可师否,兹焉共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