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苦催发,人行语不哗。
林乌惊列炬,候骑听鸣笳。
历历星垂野,澄澄月布沙。
忽闻山犬吠,知是有人家。
深夜苦催发,人行语不哗。
林乌惊列炬,候骑听鸣笳。
历历星垂野,澄澄月布沙。
忽闻山犬吠,知是有人家。
此诗描绘了夜晚行路的静谧与神秘。首句“深夜苦催发”,以“苦”字渲染出夜深人静,急于启程的紧迫感。次句“人行语不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行走之人虽多却保持安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有序的氛围。
接着,“林乌惊列炬,候骑听鸣笳”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乌鸦因火光惊飞,骑兵在远处聆听笳声,既展现了夜晚的生动景象,又暗示了行进队伍的规模和纪律性。通过“列炬”和“鸣笳”,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场景以历史的厚重感。
“历历星垂野,澄澄月布沙”则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与地面的景色,繁星点点,月亮洒下清辉,将大地照得明亮而宁静。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忽闻山犬吠,知是有人家”一句,以山犬的吠声作为转折,打破了之前的宁静,引出前方有人家的信息。这不仅为旅途增添了生活气息,也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行路的生动画面,既有动态的紧张与神秘,也有静态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