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氏之母贞且良,良人云没凡几霜。
只今年岁逾六秩,心在力家家已昌。
堂前三子能奉养,况复此身已无恙。
所居临水临尺咫,一溺谁知竟徂丧。
星昏婺女天为愁,白璧遽沉非自投。
冯夷河伯共惆怅,肠断烟浪无情流。
精卫衔石填海水,子心亦欲效如此。
吁天扣地杳不闻,哭声直致渊宫里。
悲风惨惨云茫茫,即之不及空徬徨。
百年抱恨恨罔极,招魂谩诵兰台章。
倪氏之母贞且良,良人云没凡几霜。
只今年岁逾六秩,心在力家家已昌。
堂前三子能奉养,况复此身已无恙。
所居临水临尺咫,一溺谁知竟徂丧。
星昏婺女天为愁,白璧遽沉非自投。
冯夷河伯共惆怅,肠断烟浪无情流。
精卫衔石填海水,子心亦欲效如此。
吁天扣地杳不闻,哭声直致渊宫里。
悲风惨惨云茫茫,即之不及空徬徨。
百年抱恨恨罔极,招魂谩诵兰台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庸对倪氏母亲的哀悼之作,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倪母的高尚品德与离世后的哀痛之情。
诗中首先赞扬了倪母的贞洁与善良,历经岁月的洗礼,她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力量,使家庭日益昌盛。接着,诗人描述了倪母年届六旬,身体虽已安好,但命运却在这一年发生了变故。她居住的地方靠近水边,却不幸溺水身亡,这一意外让人心生悲痛。
诗人借星象的变化来表达对倪母去世的哀思,将她的离去比作白璧沉入深渊,无法挽回。冯夷和河伯作为神话中的水神,也为之感伤,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人还提到,倪母的心愿如同精卫填海般坚定,想要效仿其精神,但天地间却听不到任何回应,只有无尽的哭泣声传至深渊。
最后,诗人感叹倪母的离世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即便诵读兰台章这样的招魂之文也无法弥补这份悲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迷时以空为色,悟即以色为空。
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
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
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
阳焰本非其水,渴鹿狂趁匆匆。
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
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叿叿。
炎丘无光冰井冷,老臣侧足窥汉鼎。
金仙夜泣玉盘空,铜雀秋飞银汉永。
乔公二女俱绝色,可怜不是台中物。
赤壁楼船烈火焚,青泥阁道英雄出。
西陵草树秋阴阴,分香卖屐愁人心。
晴窗泼墨弄书史,断砖残甓犹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