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一无虑,柴门多夕晖。
不知山径远,翻讶故人稀。
凉月下疏竹,清风怀采薇。
隔林烟火动,处处荷锄归。
高卧一无虑,柴门多夕晖。
不知山径远,翻讶故人稀。
凉月下疏竹,清风怀采薇。
隔林烟火动,处处荷锄归。
这首《山居》诗,由清代诗人王灏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中生活图景。诗中以“高卧一无虑”开篇,点明了诗人的悠闲自在之态,仿佛远离尘嚣,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与解脱。接着,“柴门多夕晖”一句,通过夕阳映照下的简陋柴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着诗人虽处深山,却并不感到孤独。
“不知山径远,翻讶故人稀”,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在远离尘世的山中,诗人或许会偶尔感到寂寞,但每当想到远方的朋友,心中便生出一丝温暖和期待。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
“凉月下疏竹,清风怀采薇”,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山中的景象,月光洒在稀疏的竹林上,清风拂过,仿佛让人想起了古代隐士采薇而食的生活。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隐逸文化的追慕。
最后,“隔林烟火动,处处荷锄归”,生动地描绘了山民们劳作归来的情景,虽然诗人身处山中,但依然能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气息。这既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劳动人民勤劳质朴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山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友情、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
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
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
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
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
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
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
从来重然诺,况值欲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