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徒抚镜,季子岂无金。
阅世真浮梦,乘秋且浩吟。
云连低竹径,鹤舞破松阴。
共打蒲团坐,同论出处心。
安仁徒抚镜,季子岂无金。
阅世真浮梦,乘秋且浩吟。
云连低竹径,鹤舞破松阴。
共打蒲团坐,同论出处心。
这首《秋日书怀》由明代诗人区元晋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内心世界与思考。
首联“安仁徒抚镜,季子岂无金”,以典故引入,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安仁与季子,皆为历史人物,此处借指诗人自己。抚镜自照,却感叹于“徒”字,似乎在说,尽管有如安仁般自省的时刻,但又似季子般,虽有财富(金),却难以实现内心的追求或理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价值与外界评价之间矛盾的思考。
颔联“阅世真浮梦,乘秋且浩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认为人生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他选择在秋天这个季节里,通过吟诵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这里,“阅世”与“浮梦”形成对比,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虚无,而“乘秋”与“浩吟”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这种认知时的超然态度和自我慰藉的方式。
颈联“云连低竹径,鹤舞破松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云与竹、鹤与松,构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观。云与竹的低垂,鹤与松的舞动,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一联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尾联“共打蒲团坐,同论出处心”,点明了诗人与他人交流、分享内心感受的情景。蒲团是禅宗修行时常用的坐具,这里暗示了诗人可能在进行某种精神上的修炼或反思。与他人共同坐谈,探讨出处(出处即来源与去向)之心,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秋日书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中途驿章递,远自军营来。
启箧急披视,既慰又廑怀。
拔达山遵檄,兴兵阻逃回。
阿尔浑楚哈,其岭高崔蒐。
相持回少却,守齐那尔隈。
厥路乃四通,萨嘛罕布孩。
获否未可知,遁或投其侪。
备悉报将军,回字头人差。
将军正言斥,此语皆阻推。
二竖数百众,如雉往投䍙。
不以时即擒,巧语将谁诒。
勒兵在汝境,为奉皇恩恢。
虞惊汝老幼,再迟兵临哉。
区画颇中綮,所惜少徘徊。
马力实不进,亦弗深督责。
缚献斯事毕,饮至凯宴开。
设或更逸去,数月复延挨。
迢迢万里外,机务亲筹裁。
宁辞午夜劳,所期七德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