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帘外,池水侧。双燕风前归急。移玉簟,弄双纨。
黄梅雨正翻。薰风起,芙蓉乱。叶底鸳鸯寻伴。
一队队,一双双。联翩宿野塘。
湘帘外,池水侧。双燕风前归急。移玉簟,弄双纨。
黄梅雨正翻。薰风起,芙蓉乱。叶底鸳鸯寻伴。
一队队,一双双。联翩宿野塘。
此诗描绘了夏日闺中的四幅景致,细腻地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生动。首先,诗人以“湘帘外,池水侧”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环境氛围。接着,“双燕风前归急”,描绘了燕子在微风中急速飞回巢穴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随后,“移玉簟,弄双纨”,通过人物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玉席与纨扇的使用,既体现了生活的雅致,也暗示了主人公的闲适心情。
“黄梅雨正翻”一句,巧妙地将季节特征融入其中,不仅点明了夏季的雨水,也增添了诗作的自然气息。随着“薰风起,芙蓉乱”,诗人的笔触转向了更为动态的画面,微风吹动,荷花随风摇曳,展现出夏日特有的热烈与繁华。最后,“叶底鸳鸯寻伴,一队队,一双双。联翩宿野塘”,以一对对鸳鸯寻找伴侣,栖息于野外池塘的场景收尾,既寓意着爱情的美好,也象征着和谐与安宁,完美地呼应了诗题“闺中四景词.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夏日夜晚的静美与生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情感。
独酌新丰,任疏放、从人不识。
还只是、旧时把酒,秋风狂客。
颠倒天吴归短褐,风涛岁月头将白。
笑平生、尽有气如虹,难教屈。也不学,悲弹铗。
也不作,谭扪虱。共梅花心事,岁寒冰雪。
眼底山川徒历遍,胸中史记无雄笔。
合归来、依旧饭吾牛,歌明月。
刬地香尘,称东风驰骤,红袖翩跹。
和裙自穿玉镫,忙似秋千。
画桥高处,约金鞍、递出香肩。
轻笑语,风流欲逞,窥人佯坠丝鞭。
透额罗松宝髻,似明妃画里,卸却貂蝉。
追随暖香暗度,一缕轻烟。
朱门日暮,料葳蕤、重锁婵娟。
且共向,春光骀宕,挥缰莫惜遗钿。
六桥如画,看地雄两浙,人骄三楚。
谁隔荷花,听水调、兰棹采莲船去。
鹤舞盘云,虹消歇雨,一缕南山雾。
冷香凝绿,嫩凉生满庭宇。
犹记醉客吹箫,自苏郎去后,别情无数。
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
玉解连环,书裁折叠,没放相思处。
裴公亭上,诗来还是怀古。
兴废荣枯,终不改、江山千古。
笑当日、龙争虎战,一丸淮土。
世乱分屯维重镇,国亡守死无降旅。
到如今、贡赋甲东南,输天府。鸿与燕,千帆度。
蝇与蚋,千家聚。有豪雄杜保,风流张绪。
白发宁忘挥麈兴,青楼不是留琴处。
待明朝、来问孝廉船,乘风去。
笑风流、少年杜牧,如今双鬓成雪。
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人事别。
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淮云万叠。
但雨外疏钟,烟中断角,到晓共鸣咽。
芜城外,几树西风落叶。消磨多少豪杰。
平山堂上朝中措,千载妙音几绝。歌一阕。
怪水部、梅花怪我心如铁。才情未竭。
待跨鹤重来,缠腰半解,一奏玉笙彻。